□本报记者 秦莉萍
3月17日至19日,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将在宜宾举行。年会将着眼于茶产业、茶贸易、茶文化、茶经济和茶旅游结合等内容吸引全球的目光。年会开幕之前,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
“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中国的茶叶出口突破了三十万吨,出口到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我们全体茶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于露认为,四川宜宾无疑是茶叶国际贸易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近年来四川的茶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宜宾的茶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去年,宜宾茶种植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亩,基本上占到四川的五分之一,可见宜宾在中国茶业、四川茶业地位之重。”于露认为,这得益于宜宾市委、市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各个具体部门为此倾注了大量精力,同时,宜宾茶企做强品牌的愿望非常强烈。去年,首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的成功举办,将宜宾的好茶呈现在了更多国内外嘉宾面前,年会期间,经过各方洽谈对接,共签约项目75个,签约金额超33亿元人民币。宜宾市茶叶出口也在去年突破了一千万美元。“这一数据占到四川茶的三分之一,说明茶业年会对宜宾产业带动非常大。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年会,让中国茶业走向世界,也希望宜宾茶成为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如何发挥宜宾茶叶的优势,于露分享了她的看法,“作为中国最早的茶,宜宾应该从‘最早\’两个字上做文章。要深刻挖掘长江流域的文化内涵,挖掘宜宾茶和酒相得益彰的内涵,挖掘宜宾人民从心底喜爱茶的内涵。”
“我认为宜宾目前走的集团化、品牌化战略线非常正确。因为没有品牌,永远作为供货基地,走不到前台的话,这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只有走向前台与世界交流,你才会知道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看待自己的茶叶。”在产业发展方面,于露认为一定要严控茶园质量安全,在这一点上宜宾已经做得很好,她希望今后宜宾能继续加强此方面工作,同时更多地与农产品、茶叶领域商会、贸易商会接触,更多地参与国际间的产业交流,让更多的人认识宜宾早茶。以茶为媒融入“一带一路”,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就像一个“使者”,连接起海内外沟通的桥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好这一媒介,融入“一带一路”,连接起沿线国家的深厚情谊?“我认为,首先是文化的交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再一次重新认识我们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文化先行,贸易跟进,我想这是最容易的切入点,也是最可持续,最可持久的一件事。”于露认为,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沿线的食品和农产品特性,才能把“一带一路”的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以及茶文化和茶贸易做得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兴隆)3月15日,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姚其清率队,来宜调研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市政协主席吕晓莉陪同调研。当日上午,省政协调研组实地调研了临港开发区汽车产业园、轨道交...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