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众多的宜宾早茶产品中,有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以“形美、色绿、香雅、汤亮、味鲜”号称“五绝”的“叙府龙芽”;有外形条索紧结圆直、色泽灰绿油润,粟香浓郁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爽回甘,叶底黄绿鲜活的“屏山炒青”;还有与“祁红”、“滇红”共同享誉中外的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的“川红”等。
转型升级促发展
不仅茶叶品种全,品牌叫得响,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令宜宾茶俗也丰富多彩。现存有100多首茶歌、茶谚、茶传说,成为了宜宾茶文化得以保存的民间文学形式。
拥有了最全的茶叶种类,茶叶利用率极高,产业价值链长,是宜宾茶产业的优势和特色。
2017年全年新发展茶园面积3.4万亩、达111.99万亩,茶业综合产值达132.58亿元,较去年增长32.58亿元、增幅32.58%。
新的发展形势下,省委省政府提出“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4]1号),为宜宾市推进茶产业大发展、大提升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宜宾市作为省内茶叶品类最齐全、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地区,将抓住机遇率先发力,充分发挥发展茶产业的独特资源优势,优化茶叶种植区域布局;推广“五新”理念,建设现代特色茶业基地,即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机具、运用新机制;研发茶叶“三品”,加快现代深加工业发展;开拓国内外市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培育壮大新型主体,构建现代茶业经营体系等。
同时,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宜宾茶产业打造成为“政府引导、企业支撑、农民主体、品牌牵引、要素保障、三产互动”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打造代表“中国茶”的宜宾第二张城市名片,成为全省打造“千亿川茶产业”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引领四川茶叶产业整体升级和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王模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四川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学组委员,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小儿内科工作12年,新生儿科工作9年,获得市级科研课题2...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