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面对放置在案头的数据和成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感到三年前确定以“信息惠民、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基一卡”人社信息化建设,是顺应群众期待打通人社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正确抉择。
问题导向
用改革的思路解决问题
人社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所有工作涉及到人,大部分涉及民生,建设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就是人社工作的价值取向。如何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满意度,一直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思考最多的问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班子敏锐地认识到网点缺失、标准不一、信息不畅、程序繁琐是人社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破解难题、让群众满意?在“互联网+人社”的趋势下,必须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的困难、用信息化为引领支撑,按照“信息惠民、群众满意”的要求,探索人社业务形态创新、业务协调创新和数据共享创新,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办事不跑路或少跑路、不交证或少交证、不填表或少填表、不盖章或少盖章”。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推进“三基一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一场既 “架天线”又“接地气”的领跑活动全面拉开帷幕。
善作善成
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工作
目标既定,勠力前行。全市人社系统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落实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考核评估,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人社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搭建了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建成了“覆盖全市、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社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业务板块之间、互联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
一是打造平台增强便民性。近4年来,市政府共拿出1300万对基层平台建设进行奖补,宜宾市三级平台建成率100%,综合达标率90%以上,人社业务专网实现全覆盖,44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全部实现下延。全面开展基层平台标准化示范建设,实现窗口形象重塑、大厅功能布局、经办方式重组、村级阵地重建、党建元素重植和下延项目路径重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智慧融通增强快捷性。大力发行社会保障卡,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便民工作,开通群众就医“一站式”服务、“社保e缴费”、“村医通”和“宜宾人社”微信公众服务。目前,“社保e缴费”达15.7万笔,涉及金额2.5亿;开通1022个村卫生室“村医通”,办理87.6万笔报销业务,金额达0.39亿元;宜宾人社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7万余人,查询、阅读达100万余次。全力推进社保卡的发行和应用,采购读卡器3000台,制作发放到位社保卡430万余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通过社保卡发放达92%以上。
三是优化流程增强协同性。学习威海、内蒙、深圳、成都等地经验,推进宜宾市综合柜员制建设,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以金保核心系统为依托,一方面开放信息查询、业务协同应用接口,与政府部门、银行、医院、保险公司等深入合作,将人社服务延伸至更多社会层面;另一方面积极与腾讯、支付宝等广泛合作,将其他城市服务功能纳入人社线上应用平台,形成“1+N”全协同的人社线上服务体系。2018年2月1日,宜宾市全面推出“宜宾人社事、最多跑一次”的服务事项173项、占比95.6%,有103项服务事项实现了即时办结。
四是提升能力增强人本性。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突出政策法规、业务经办、服务理念等重点内容,规范服务行为,打造服务品牌,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实施改进作风行动,在各级人社服务窗口安装电子满意服务评价器238个,开展“三亮明、四公开、五制、四杜绝”活动,着力消除“中梗阻”问题,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久久为功
以领跑的决心行在路上
推动“信息惠民、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人社公共服务提升活动,是一场推动“给自己找麻烦、让群众得方便”的职能变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考虑宜宾市基础条件,2017年6月,省人社厅确定宜宾为全省唯一的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全域示范市。全市人社系统重任在肩,初心不改,立足于从服务供给侧入手,打造以平台建设为主的家门口服务、以综柜制为主的一窗式办结服务、以社保卡综合应用为主的自助办理服务、以手机办理为主的指尖上的服务、以电脑办理为主的足不出户的服务、以智慧融通为主的内外协调服务和以行风政风建设为主的人本化服务的“七个服务”为重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需求侧的办事群众感到满意。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宣)2月22日,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保障中心合作举办临港龙顺幼儿园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据悉,省直机关临港龙顺幼儿园(暂定名)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