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烨
过去一年,在市政府考核的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临港开发区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临港奇迹,刷新了一个又一个宜宾记录,产学研港城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科教之城、产业之城、开放之城、宜居之城建设轮廓已现。
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的相继召开,为临港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速推进临港发展,记者专访了临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陶学周。
记者:临港开发区过去一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创历史新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陶学周:工作亮点上可以用“4321”来概括:
“4”即四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强势崛起。智能终端产业签约企业85户,计划投资306亿,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500亿,中兴、康佳、朵唯、苏格、酷比、领歌、邦华、垦鑫达等知名企业落户临港,从整机到配套、供应链到金融、检验检测到研发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奇瑞合作,规划汽车产业园一期用地2500亩,其中,占地1000亩、投资45亿的整车项目开工建设,加上配套产业,达产后可实现产值500亿。轨道交通产业和四川铁投合作,正全力建设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园,首期投资10亿元的机车制造项目开工建设。新材料产业以天原新材料产业园为重点,首期投资12亿元,四大新兴产业中,智能终端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已列入全省重点产业基地。
“3”即三大省重点项目创造奇迹,开启新业。四川理工白酒学院一期项目从开工到开校用时190天,为长江国际科教创新城建设开了个好头。国际会展中心提前一年试运行,为2017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的隆重召开增光添彩,掀起了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新高潮。环长江生态整治临港段项目提前半年实现23公里全线贯通,为加快区城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即两大发展保障再创新高,支撑有力。项目用地有效保障,全年为项目供应土地6268亩;发展资金有力保障,共筹措资金122亿元;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和资金保证。
“1”即“716”战斗团队历炼成形,战出声威。开发区从部门到街道、中心到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以“争抢拼”的精神,精诚团结、甘于奉献、执行坚决、能攻善战,战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会干事的团队形象。
记者: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加快临港新区创新发展”的要求,未来3年,临港开发区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核心级、科教产业的聚集区、城市建设的样板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新的目标定位下,将如何推动临港发展?
陶学周:按照新的目标定位,我们将以战役的理念来谋划和推动临港的发展。如果将临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大战役,过去的两年是产业招引培育战役,今明两年将是城市建设品质提升战役,2020年是产业、城市双提速的攻坚战役。(下转第二版)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
——区县委书记访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友莉)北京时间2月1日04:00(英国当地时间1月31日20:00),2017/18赛季英超第25轮一场焦点战在温布利球场展开争夺,曼联0-2客场负热刺。比赛期间,“领歌携手宜宾市委祝全球华人新春快乐!”、...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