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路小学六年级 罗湛中
今年冬天,我随宜宾日报社的老师、小记者们来到了美丽的哈尔滨。漫步在冰雪纷飞的大街,发现了许多欧式建筑,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圣索菲亚教堂。当我真正了解它时,心中情不自禁地涌现了三个关于它的关键词,它们分别是:美丽、包容、文化。
先来说说它的美丽吧!圣索菲亚教堂坐落在哈尔滨最繁华的中心地带,但又与周围的热闹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远处看如同一位恬静的少女:皑皑白雪裹着她墨绿色的穹顶,像一头秀发上戴着顶绒帽,粉妆玉砌;红砖绿檐的塔廊像艳丽的宫廷裙,你会深深被她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正门顶部为钟楼,七座铜制乐钟是7个音符,能敲出抑扬顿挫的钟声。走进她的怀抱,又会震撼她的雄伟,“十”字形的内堂布局,洋葱头式的穹顶,高大的烛台,内壁精美的木纹画,圣父、圣母、圣子的画像,十字架上耶稣的身体,无不让人感觉既庄严又神圣。
它不仅美丽,还充满包容。在20世纪初,许多犹太人背井离乡万里跋涉最后来到哈尔滨,居无定所,还经常遭到外国人的迫害,他们多么希望能有自己的家园。当时的哈尔滨人民并没有将他们赶走,而是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哈尔滨市政府为了帮助犹太人,还专门让他们在这座俄国人修的教堂里生活、祷告,在战火硝烟中寻求心灵的安慰和精神解脱,成为这些异国他乡流浪者的一片绿洲。直到今天,在教堂内都有许多关于哈尔滨与犹太人的照片。
圣索菲亚教堂不仅美丽、包容,而且在它“大肚子”里还蕴藏着许多文化。她始建于1907年3月,最初是随军教堂,随着不断的翻建、改建、重建,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典雅、壮观风格,造型可以与巴黎圣母院媲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拜占庭式建筑,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在这里,无论是关于哈尔滨的历史,还是哈尔滨的重大事件,它都一一记载。
在哈尔滨,欧式、俄式建筑随处可见,但只有圣索菲亚教堂,让你会感受洗礼般的神圣。
新闻推荐
(紧接第一版)带动乌蒙山连片扶贫地区经济发展,该项目也是攀西地区进入长江经济带最便捷的战略通道,是长江经济带向西延伸(380公里)的载体。该项目进入国家铁路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有希望成为一...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