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记者从四川宜宾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升寻亲工作效率和救助服务水平,努力破解长期滞留精神类流浪人员身份信息查询难题,宜宾市救助管理站与公安部门深度合作,借助“人脸识别”系统对滞留人员进行身份比对核实,力求让更多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
据了解,此次进行“人脸识别”的是寄养在康复医院的22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这些滞留人员均是患有较严重的智力残疾和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员,其中,在院滞留时间最长的已达7年。目前,初步比对出“相似”身份信息有10人。
宜宾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因精神类流浪人员能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甄别难度极大,近段时间来,宜宾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基于传统甄别方法之上,利用公安机关“人脸识别”技术和网络新媒体的资源优势,进行甄别寻亲的新方法。
当前,宜宾市救助管理站梳理归纳出了“口音辨识、情理感化、实地寻踪、物品寻迹、资料查找、公安协查、站际合作、媒体关注、头条推送、人脸比对、血样比对”等11种主要甄别方法,这将进一步提升救助站的甄别能力以及寻亲工作效率。
◎宜宾日报记者 刘婧
新闻推荐
宜宾现有 非遗代表性项目167项 截至2017年,宜宾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67项(含拓展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3项,市级57项,县级83项。现有市级以上
宜宾面塑1月24日,由四川宜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宜宾市博物院承办的2018年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会召开。截至2017年,宜宾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67项(含拓展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3...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