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虎教授为患者检查
□ 晓 凡
早些年开始,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与北京301医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协和医院等国家一流医院的合作。实现医院事业“站在巨人肩上实现跨越发展”,为宜宾基层百姓开辟了直通北京的就诊绿色通道,建立了“北京—宜宾—区县—乡镇(社区)”四位一体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实现了优势医疗资源与基层的直接共享,病员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国内顶尖专家的医疗服务。
1月13日(星期六)虽然是休息日,但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原本该休息的医生们仍早早来到医院。上午8:30完成交班、查房工作的医生们已来到了医生办公室,今天这里是“学习室”,此刻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张星虎教授正在此进行疑难疾病的会诊。
图文并茂的PPT详细地记载着患者入诊神经内科后的每一个细节,起病方式、病程、发展经过(加重、减轻、稳定)等。患者的主治医师详细的介绍着患者的所有情况,张星虎教授仔细聆听、查阅着患者所有的病历及各种各样的检查报告、影像片。随后来到病房对这5例疑难疾病的患者进行细致的体征检查并与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往返病房、学习室、重症监护室,对住院医师的例行查房进行抽查,并评估及现场指导;对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及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接诊已预约的门诊患者。13:00的时候,当患者知道张教授还没有吃午餐,提出让张教授先吃完饭再为他看诊,却被张教授拒绝了。直至14:00,张星虎教授才有空吃起已经有些微凉的快餐。整整六小时,他一刻也未休息……
从北京到宜宾,这场奔波二千多公里的约会,每月一次(从2016年起),张星虎教授从未缺席。原本该体息的周末,他却一次次地往返于北京和宜宾之间,周五下午近19:00到宜宾,周六晚上近24:00才能回到北京的家。冬天的宜宾、北京都特别寒冷,然而不管多忙、多累他也坚持来市一医院神经内科指导工作。“这是我做的最长的一个点,因为这个团队的好学、努力创新的精神及医院院领导对神经内科的大力支持打动了我。短短的两年时间,他们建立的卒中中心已获得了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的资格,真正做到了为患者提供更好治疗的实事!”
“福尔摩斯”式的看病之法
时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感染与免疫科主任的张星虎,是市一医院神经内科客座教授;有着诸多头衔的他,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行医三十多年来,他医治了无数脑出血、脑梗死、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患者,让无数患者转危为安。看病精准的他,也让许多“疑难杂症”患者康复出院。
面对取得的优异成绩,张星虎说,“我只是看得更细一些。”他认为神经内科医生看病应像“侦探”,需要从一个个零散的、无关联的症状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病人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需要医生能准确定位、定性。在13日的疑难病例里,52岁的张姓患者,突发昏迷无脑溢血等情况。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昏迷?通过与家属的反复询问后,才知道患者昏迷的前一天,家里杀年猪,那两天患者一直觉得很累。或许过度的劳累,头部用力,椎动脉夹层形成,栓子堵塞血管,是其突发昏迷的原因。
在市一医院医生们看来,张教授的一句“看得细”,源自于他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他对病人的每一张化验单都抱以十分慎重的态度,任何细微的异常他都不放过,而且他总能问出一些别人问不到的细节,而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诊断的准确率。”
传承与开拓才能促进提高
张星虎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他认为作为一名年资高的医生不仅需要治疗好病人,同时也要承担起培养年轻医生的责任。他有一套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传承与开拓是其核心。
他说:“教年轻的医生,初时一定要培养好他们良好的从医习惯。年轻医生要学会继承老一辈留下的‘经典\’,如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专科的查体、针对性检查、精准的治疗、典型病例的收集等。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将理论与临床联系起来,不断开拓思维。”同时,他强调“作为一名医生,必须要不断学习,并且还应全面学习,除了医疗技术,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它需要学中用,用中学。”
张星虎每月一次的到来,不仅让许多疑难重症的患者在宜宾就能得到北京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也提高着市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疗技术。住院医师江梦丽说道:“张教授对病人的诊治、病情的起因、分析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好的临床思路,特别是对疑难杂症、罕见疾病的诊治,让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掌握更宽泛。”
培育沃土才能创新绩
谈及医院为什么要请北京专家到宜坐诊、开展病例讨论、查房教学,市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魏俊说道:“科室要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开展新的项目,而作为医务人员更需要终生学习。多年来,神经内科不断把医生送出去学习,也不断把专家们请进来,目前除了北京天坛医院的国家级知名教授张星虎,同时还邀请了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三军医大等医院的知名教授定期对科室医生们进行全位的医疗指导。”
同时市一医院的医生们也定期对宜宾市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对患者也进行每月两次的“教育会”,即对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康复等健康知识进行相关培训。同时在近几年,科室还相继开展了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桥接治疗(静脉溶栓+机械取栓),颈部支架植入等多项新技术,其中静脉溶栓量位居全省前列。近几年来,市一医院神经内科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2015年创建了卒中中心,2016年被评为省重点专科,2017年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这一项殊荣,全川只有8家,而宜宾仅此一家。
建立卒中中心与死神抢时间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卒中(俗称中风),在中国目前是第一位死亡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等特点。而降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时间窗(发病后4.5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因此,在2016年成立卒中中心,由院长谢明均博士担任卒中中心主任,医院医务科牵头,整合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资源,优化院内救治流程,建立绿色通道、成立溶栓治疗小组,开通卒中急救绿色通道。
卒中中心的成立,不断改善、优化流程,对各个科室的时间点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把与卒中相关科室整合起来,医生从“单打独斗”的串联式,走向“联合作战”的并联式。据魏俊介绍,在2015年之前,没有脑卒中中心这一条绿色通道前,那时一例脑卒中患者的抢救,从急诊到神经内科进行溶栓治疗需要3小时左右。2015年卒中中心初建立时需105分钟,2016年缩短至50多分钟,2017年只需40多分钟,而最短的从患者到达急诊科仅10分钟就使用上了药物。
魏俊指出辨别中风并不难,只要出现以下这三个症状其中任意一个,就要毫不迟疑地送医院。
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
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
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
如果上面三个症状中一个为阳性,患者为脑卒中的可能性为60%左右,如果有2-3个症状,患脑梗塞的几率为80-90%。可以将三个症状简单总结为“言语含混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这是初步辨别中风的一个小口诀。如果患者发病超过4.5小时后才送至医院,也可以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医生一定会提供最好的治疗手段,为患者量身定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竭力为患者争取最大的恢复,并防止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学艳)近日,宜宾市公安消防支队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对市区滨江路上的多家娱乐场所进行消防安全夜查,检查中发现翠屏区兰桂坊歌厅、翠屏区欧图欧酒吧等场所存在严重火灾隐患。其中,翠屏区欧图欧酒...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