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现场
□食药宣
2017年,宜宾市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保健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一是1月至7月的全市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二是9月至12月的全市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在专项整治中,宜宾市食药监局以“五化”监管为抓手,细化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作、突出案源追溯、狠抓案件查办,形成了打击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欺诈及虚假宣传的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抓机制,资源整合拉动。建协作机制。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县(区)协同配合,建立执法信息互通及涉案案件移送处理机制,实现执法渠道畅通,监管信息互通,案件移交顺畅,全面理顺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奖惩机制。将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目标考核,实行奖惩逗硬。建互补机制。针对监管现状,整合执法资源,将市级部门执法力量与基层对接,人员下沉共同执法,实行职能互补,充实基层执法力量,筑牢监管法网。
二是抓举措,多点着力带动。全力落实“研、查、检、治”多管齐下的工作举措。研判明思路。召开风险研判会议,就保健食品监管的特点、重点和难点等情况进行通报,科学分析形势,找到突破口,找准风险点和应对举措。排查清底数。对辖区内保健食品经营状况进行全面摸底、登记,根据排查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制定辖区内重点监督检查的产品及单位名单。抽检控风险。加大对全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重点领域、消费者投诉重点品种监督抽检力度,严控保健食品市场质量风险。整治促规范。对经营单位进货索证索票和台账建立不规范情况进行重点治理,加大对发放小礼品、购买有回扣、养生讲座等诱惑性的营销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经营不规范、营销有猫腻的经营单位,建立专项监管台账和整改台账,督促经营单位问题整改到位。
三是抓协调,强化部门联动。依托部门联动机制,食安办、食药监、公安、工商、文广、质监、商务、网信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9部门合成作战,强化沟通、积极配合、互相协调,增强打击保健食品违法犯罪的工作合力。针对保健食品营销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实行多部门轮班轮岗蹲点和“白+黑”机动工作机制,全天蹲点、跟进暗查,先后联合查获了假冒食品生产许可证号、超范围(无证)销售保健食品、高价销售保健食品等典型案例,形成零容忍、严惩戒的高压态势。
四是抓宣传,社会共治推动。广造舆论声势。通过设置保健食品宣传栏、散发消费警示卡、宣传手册,横挂标语、开设“保健食品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加大保健食品宣传力度,营造大宣传氛围。曝光典型案例。结合案件查办情况,充分发掘、梳理一批借鉴性强的典型案例,集中予以曝光,以典型案例促正面引导。巧推“卧底”举报。创新推行“卧底”有奖举报机制,充分发挥中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的关注度,在中老年保健食品消费群体中聘请信息员充当“卧底”,为执法人员案件查办提供有利线索。
五是抓长效,标本兼治促动。结合当前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整治,继续保持打击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价格虚高、取证难、执法难等共性问题,探索建立起“监管部门联动、企业自律、群众参与”的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宣传途径,不断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今年专项治理共排查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380家,处理投诉举报193件,责令整改258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25件,取缔无证和违法营销点47家,扣押违规食品货值金额24.34万元,罚没款226.08万元,为群众追回财物损失36.84万元,有效遏制了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及虚假宣传在宜宾市的蔓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烨)昨(29)日,记者从“宜宾人社事、最多跑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从2018年2月1日起,宜宾市市本级大部分人社服务事项,将实现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在...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