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本报记者 谢丹 缪芳冰
在翠屏区南城街道涌泉社区,有一位出了名的“爱管闲事”的袁大姐。街坊邻里扯皮,袁大姐主动去调解;社区需要志愿者服务,袁大姐挽起袖子就上……袁大姐何许人也?近日,记者在社区办公室见到了袁大姐。
袁大姐中等个头,脸上总是带着热情地微笑,看上去神采奕奕。她告诉记者,她的名字叫袁文惠,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名老党员。“2002年,我从隆昌退休回到宜宾,去社区办理党组织关系相关事宜,当时的社区主任问我可否帮忙整理一个材料,我答应下来。没想到从此我就与社区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袁大姐爽朗地笑道。
作为一名“编外”人员,袁大姐不拿社区一分钱工资,但是做起事来非常认真负责。无论是社会治安、人口普查还是环境卫生整治、棚户区改造,袁大姐都主动参与,把社区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久而久之,社区里的居民都知道有个热心肠、喜欢帮助人的袁大姐。渐渐地,她的手机也成了居民们的热线求助电话。哪里的阴沟堵了,哪里的电线坏了,邻里之间拌嘴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袁大姐打电话求助。
袁大姐为人耿直、热情,深受大家的信任,做起工作来特别是调解工作,很能让人信服。社区里大大小小的调解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在合江门街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中,袁大姐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从入户登记到搬迁动员,做了大量的工作。部分居民起先不愿搬迁,袁大姐就和和工作人员一起,多次深入居民家中,和居民交心谈心,讲政策讲道理,争取大家的理解。棚改中,有一户姓张的人家把房子租给了一家卖鱼的商户。这次棚改,商户要张家“补偿”18万元,否则就不配合搬迁,双方闹得很不愉快。在袁大姐的耐心调解下,最后双方达成共识,由张家补偿商户1万元,商户按期搬迁了。
袁文惠既是社区工作的好帮手,更是古道热肠的好心人。2016年10月17日,袁文惠路过翠屏区投促局(原工职中校区)门口,突然被门卫叫住。门卫告诉袁文惠,刚刚有一名出租车司机交来一个钱包,里面装着现金、银行卡和证件等物品。由于乘客是在附近下的车,司机就把钱包搁门卫室了。袁文惠得知情况后,根据证件上的信息,多方打听,总算找到了失主父母的电话,并及时与失主取得联系,把钱包交还给了失主。
袁文惠说,自己退休前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退休后至今,依然没有舍弃“为人师表”的职责。“大人们再忙,也不能忽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袁文惠经常趁寒暑假或者周末,给邻居家的孩子们免费辅导语文。
“我现在每天都很忙,退休生活非常充实。我帮助了别人,也从中获得了快乐。”袁文惠告诉记者,她希望用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周围的人们做好榜样,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强力正风肃纪直击问题添问责“辣味”“不好意思,您就直接回答,有没有责任?程序走到位了吗?”“三个月时间还没处理,您觉得这还不属于慢作为吗?”……2016年,宜宾市“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