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路号,每天都会很多人都会从这里经过,但也许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地方。走进号的大门,在这个不大的院子里,截肢残疾人的行走梦圆了一个又一个。这里就是川南片区建立的第一家,也是川南目前唯一一家普及型假肢装配站———宜宾市普及型假肢装配供应站。
月4日,国际残疾人日刚刚过去,记者来到这里,探访那一群用双手为“折翼天使”重新造“翅膀”的“生命雕刻家”。
在这个位于繁华地段的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桌上摆着几副正在制作的假肢,四处堆放着腿部造型的假肢零部件,假肢制作技师郭学仪正在为一位多岁的患者更换假肢,为了让老人与假肢融合的更加完美,让老人行动更加方便和舒适,郭学仪反复对假肢进行打磨,校正和调试。在郭学仪眼里,患者既是他的服务对象也是他的朋友,因为在这里,肢残患者能找回身体缺失的部分,能够重新独立行走,重新拥有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对郭学仪来说,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为残疾人服好务。”在琐碎忙碌的工作中,年来一直支撑郭学仪前行的理由十分简单。“每完成一件假肢作品,需要取型修形、抽真空成型、装配、训练,再交付使用,缺一不可。通过这一系列流程,一副假肢才算完成,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因为是直接接触到肌肤的东西,差一点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不便。郭学仪对记者说,他的工作需要像医生一样临床检查、像裁缝一样精细裁量、像技术工人一样组装调试……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假肢制作装配师,郭学仪还要经常与患者坦诚交流,拉近关系,让患者从心理上建立信心。
让每条假肢与残疾人的身体无缝对接,宛如新生,一直是郭学仪所追求的目标。十多年来,郭学仪和他的同事一道,已经为近两千名肢残患者安装假肢,使他们能独立行走。“每当看到患者满意地安装好假肢,开启他们新一段人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我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郭学仪说到。
晚报记者 庄歌尔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关于“天柏-中坝组团B2-3-02地块(金山小区安置房)项目” 变更外墙及屋面保温材料设计的公示
“天柏-中坝组团B2-3-地块(金山小区安置房)项目”各相关人:今“天柏-中坝组团B2-3-地块(金山小区安置房)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宜宾市投资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我局提出申请,拟对该项目外墙及屋面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