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玉霞
清风激扬正气,发展凝聚人心。
五年风雨兼程,五载春华秋实。宜宾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后,一个个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随之催生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而今的戎州大地,处处呈现出温馨动人的和谐图景。
佳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耕耘结出的硕果。而这些硕果,却离不开勤政廉洁、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2011年换届以来,四届市纪委紧紧围绕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中央纪委,省委、省纪委,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纪为基本准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五年来,市纪委奋力开拓创新,为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了积极努力,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从2011年的79.97上升到2015年的83.97,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持续用力正风肃纪
架起党群“连心桥”
五年来,市纪委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精神,不断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切实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在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五年间,市纪委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深化“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和为民直通车,创建正风肃纪“随手拍”监控平台和作风建设“二维码”测评系统,开通“四风”问题举报电子邮箱和“手机网上举报”网络系统,实施远程接访和作风建设巡查巡访。建立作风问题电子档案、正风肃纪联席会议制度、作风建设学习班制度,推行问题清单管理办法,实施问题函询、约谈提醒、通报曝光、组织处理、纪律处分“五步问责”。探索“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公开曝光作风、效能、廉洁等方面问题,倒逼干部作风转变。聚焦13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出台《关于创新方式载体加强干部作风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
2013年以来,市、县(区)组织开展作风巡查2000余次,巡访单位5357个次,查处和纠正各类问题2000余个;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223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6人。公开曝光“四风”典型案件201件。举办作风建设专题学习班20期(次),593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
此外,市、县、乡三级层层签订换届风气监督责任书,组织开展县(区)纪委书记严肃换届纪律集体谈心谈话和个别谈话。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覆盖督查3次,延伸抽查90余个乡镇,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15个乡镇进行了通报。
风正则人心顺事业兴。“把党风政风建设搞好可以说是纪检工作的根本目的。”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沈国俊来宜调研指导时说,这个工作搞好了,人心顺了,老百姓不仅能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还会激发巨大的积极性,更有信心投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中。
保持惩腐高压态势
“老虎”“苍蝇”一起打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五年间,市纪委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强化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的统一管理,坚持纪在法前,严格按照中央纪委规定的五类处置标准和方式,认真清理、分类处置存量线索,及时处置新增线索,做到快查快结,提高执纪审查效率。
2011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8250件,立案4026件,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46人、乡科级干部368人,结案379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905人,移送司法机关214人。严肃查处了原市供销社主任张泽华,原市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树林,原市政府物流办主任陈子侠,原市三中校长郑鹏宾等一批典型案件。(下转2版)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拍摄的五粮液酿酒车间。据悉,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宜宾市工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白酒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产业正在形成,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居全省第2位。本报记者胡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