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彭燕玲
12月4日,四川省2015年“我的最美家庭”优秀家庭题材作品获奖名单出炉,自贡大安区刘子开的“大家族”故事——《16人的“大锅饭”,四世同堂乐融融》高分入选“家庭优秀故事视频”。
其实,早在2014年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刘子开家庭就曾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
刘子开一家16人的“大锅饭”里究竟煮着怎样的幸福美味,能让这个大家族其乐融融?
以“和”为本
16口人同吃一锅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幸福和谐是社会幸福和谐稳定的基础。然而“树大会分叉,人大易分家”,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在现代社会已经非常罕见。
然而,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轿子村4组村民刘子开的“大家族”却一直传承着这种中国传统的家庭聚居模式:祖孙四世同堂,同锅吃饭。
这个“大家族”中,73岁的老爷子刘子开是理所应当的“大家长”,老伴已去世15年,膝下育有5个子女。目前,他与黄昏恋的老伴儿、儿孙10人、3个读书的外孙、1个媳妇的单身叔叔相守在一起,每顿至少16人吃着“大锅饭”。
这么一大家子人住一起,谁干活多,谁偷懒,难免会有红脸的时候。可刘家的和气,却是出了名地远近皆知。
“我们家人虽多,可也谈不上固定分工。男的主外负责养鱼,女人们就主内负责操持家务。”刘老爷子说,每个家庭成员都知道看着活儿做事,“哪个有空就哪个干,哪个累了就歇一下。”
在刘家,大事小事都在吃饭的桌上解决的。“有什么想法就提出来商量,有意见也可以直接讲出来,从来没有红过脸。”刘家的长孙媳妇罗巧也觉得“在大家庭里蛮好的,少操心、氛围好,大家都开开心心的。”非常幸福知足。
富不忘本
共同致富年年有“鱼”
1985年起,刘家就开始摊鱼苗,借着承包水库的机会,刘家兄弟姊妹通过流转本地水田抱团养鱼,使渔业产业不断壮大,解决了家人、亲友10多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刘家的鱼塘已达300多亩,年产鱼60多万斤,远销成都、宜宾、云南等地。
虽然养鱼致了富,73岁的刘子开老爷子“就是闲不下来”,鱼塘边依旧少不了他的身影。
不仅刘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刘家还安置了周边40余名村民,带领同村和周边村民一同致富。
2006年打工返乡的同村村民罗亮,就通过刘家提供的鱼苗、技术、饵料,建成了30多亩鱼塘。“每年产鱼7万多斤,纯利润都有六七万。比打工赚得多,还能和家人一起。”罗亮告诉记者,刘家不仅带领村民养鱼,还帮助大家解决销售途径,“把鱼卖出了好价钱”。
心系群众
只为百姓办实事
依靠鱼产业,刘家人不仅办起了小商店、盖起了楼房,还步入了小康之家。虽然早早致了富,但刘子开还是先后当了8年生产队长、10年村长和24年村支书,直到2004年才退下来。刘子开说:“当基层干部自身素质要硬,特别是在经济上要经得住考验,做到公私分明,多给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想不拥护你都难。”
同样“子承父业”,儿子刘友富也已选择扎根轿子村,村主任一当也是10年。从父亲那里,他不仅继承了“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工作作风,更将这句话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村道没修好前,是泥路。一到雨天就出不去。尤其是在遇到要运鱼出去的时候,特别麻烦。”2013年,在国家财政补贴下,刘友富通过挨户宣传兴修村道的重要性,发动村民自筹15万,并投工投劳修起了轿子村到三多寨镇4公里长的水泥路,解决了全村1000多人的出行问题。
在刘家的带领下,轿子村克服地理位置偏僻的实际,全面发展道路、水利、渔业、蔬菜种植等,全村经济越来越好。
在轿子村,一提起摆龙门阵、开院坝会、“坝坝舞”,村民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在刘家门前的大坝。罗亮告诉记者,2013年刘家将家门前的1亩多空地打造成了村民运动健身的场所,三年多来还一直承担着这块地的流转费和日常的水电费及器材维护费。“虽然费用不高,但像这样坚持为村里办的好事、实事,刘家人还是做了很多。”
在刘家家风的影响下,轿子村民风淳朴,邻里纠纷不仅是三多寨镇最少的,投资投劳也是全镇最积极的。
“如果你问我‘幸福自贡\’究竟体现在哪里,我想应该就在我们这样的基层‘小\’家庭中。”刘友富说。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宜宾讯(记者杨波文/图)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传出喜讯:宜宾港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万标箱,提前10天完成年度奋斗目标。据宜宾港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2月20日,宜宾港主港区年度货物吞吐量...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