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市州幼儿园、小学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欢庆“六一”
□本报记者 阳帆 江芸涵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全省各市州一些幼儿园、小学分别开展了各类主题的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父母”、“关心别人”、“爱护自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主旋律”内容寓教于乐,在孩子们欢度节日的过程中,以别样的形式,感受和传递了正能量。
与家长互动 传递良好家风
好家风的形成,得从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开始。今年“六一”,成都盐道街小学组织了一场不同时代“三好学生”的交流会。学生雷骐瑀参加了这场与家长和教师的真情交流,和爸爸、外公三代人分享了不同时代对“三好学生”的理解。交流会上,外公特别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交流会时间虽然不长,但让雷骐瑀等小朋友们懂得,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好的家风家教在孩子品格养成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成都市棕北小学,为了给孩子们过好节日,家长们把“美食一条街”也“搬进”了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亲手制作的寿司、布丁、蛋糕、羊肉串等美食;在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学校设置了多处职业体验馆,让孩子们在体验各种职业的过程中,既逐渐发现自己的爱好,更在亲身体验时,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与伙伴互动 关爱特殊同龄人
贫困地区的孩子、留守儿童、特殊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儿童节来临,如何让他们过上一个愉快的节日?5月29日,成都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全体学生,没有用传统的唱歌跳舞的方式庆祝节日,而是组织了一场义卖活动,孩子们将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成都龙江路小学举办了“我为贫困山区儿童捐书包”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同龄人,在爱心传递中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当天上午,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中心的百余名残疾孩子和正常孩子“融合互动”,共度快乐节日。特殊教育中心学生的父母和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分享了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特殊教育中心学生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有的在学校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更有多次在世界残奥会上获得冠军的学生。特殊儿童自强不息的故事,给在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励志课。
与警察互动 提升安全意识
儿童和青少年,安全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在教育中,需要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德阳市旌阳区,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妇联和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士走进庐山路小学,利用学校开展“亲子游园活动”的机会,给学生和家长上了一堂“打击拐卖儿童宣传课”。
“套近乎、哄骗、暴力抢夺等都是常见的拐卖儿童的手段,家长一定要注意。要时刻提醒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民警为家长详细讲解如何预防拐卖,给孩子们讲解拐卖若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该如何应对和自救。
宜宾市翠屏区消防大队官兵走进宜宾市中山街小学,组织师生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并通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消防产品介绍、现场灭火演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师生们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急避险的能力。
新闻推荐
前5月实现货币化安置2.47万户亮点□本报记者熊筱伟从棚户区里搬出来,到底是搬进政府建设的安置房,还是得一笔安置费自己买商品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后者。作为今年棚改重点工作之一,四川省提出危...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