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 本报记者 阳帆
近日,记者来到宜宾市翠屏区中山街小学,川剧活动室内,学生张小梅穿着一身白色的古装戏服,双手一挥,长长的袖子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悠扬婉转的川剧唱腔响起……张小梅所在年级的300多名学生都是老学员了,每周三中山街小学便会传来敲锣打鼓的器乐声和咿咿呀呀的川剧腔音。艺术课上学川剧,包含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获得学生的喜爱与认可。
记者了解到,同中山街小学一样,翠屏区的各类中小学校在艺术教育上充分根据当地的文化资源设置艺术课程,结合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出一校一品特色艺术教育模式。
在乡镇,李庄中心校依托当时古镇文化和民俗文化,开发出“小导游”“草龙舞”艺术教育特色课程;凉姜中心校取材于挑担、推磨等农活元素创编出“农耕舞”。
在城里,人民路小学开设陶笛、古筝、陶艺等特色课程;长江路小学将“四川清音”引入课堂;建国实验小学开设“连枪舞”。
前来为学生上特殊艺术教育课的老师既有具备特长的家长,更有“非遗传人”等一批民间艺人。去年开始,71岁的“金钱板”艺人吴宗明老人每周来到大运实验学校给孩子们上课,金钱板在校园敲响。“左手执两块竹板,右手执一块竹板击节伴奏说唱故事。打起来韵律十足,其经济实惠、参与面广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打得起、唱得响。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轻松传承民间文化。”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淼淼)“我这次来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想加强和四川在各方面的合作,深化、细化我们的友好省区关系!”5月6日,法国南方-比利牛斯大区(以下简称“南比区”)副主席拉巴特说,这已是他一年内第三次来...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