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亚飞 颜婧)二维码一扫,“川小叶,2014年11月12日使用茶叶专用肥、含氮量46.2%;2015年1月6日进行轻修剪……”记者手上这包茶叶从产地环境、生产记录、肥料使用到物流运输情况,全部一目了然。2月12日,记者从第八届宜宾早茶节开园仪式上获悉,宜宾今年首批上市的新茶中,已有7家大中型茶企全面“入驻”宜宾茶叶网上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每包、每盒茶叶的质量安全追溯。据悉,全市规模以上茶叶企业今年将全部进入追溯体系。“进入追溯体系,既是农产品安全建设的重点工作,更是逐浪互联网,打造网上营销平台的关键一步。”宜宾市农业局局长林世权告诉记者,全程可追溯体系能够做到从“茶园”到“茶杯”可管控,而且有别于传统销售渠道,——网民通过网上购买,可能出现茶企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宜宾作为全省第一个由政府主推建设网上茶叶可追溯体系的城市,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实现茶叶生产全程透明化,向消费者展示宜宾早茶究竟好在哪里,让消费者能够放心买好茶,好茶叶也能够卖出好价钱。
已加入该体系的宜宾川红茶叶集团质检部经理练学燕说,细密的追溯体系让茶企几乎是在“裸奔”。记者注意到,7家已进入可追溯体系企业的茶品,全部在外包装上贴上了二维码标签,“这些标签只能对应所贴产品,具有唯一性,不能重复使用,消费者扫出来的信息,细化到了该件茶品从播种、防虫、质检、运输以及茶叶感官评审的全方位信息。”
宜宾市去年在茶叶龙头企业中试推行质量可追溯体系时,让不少企业无法适应,几乎没有秘密,但市场反应热烈。“消费者增加了对产品的信任感,购买意识就更主动直接。”练学燕说,“贴标”销售以来,川红集团的电商平台浏览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企业销售也尝到了甜头,据宜宾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质检部部长何模凤介绍,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让网上销售打开局面,实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面对面”:“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双赢。”
林世权表示,新形势下,电商销售将是宜宾茶叶的新战场,“拓展电商渠道同时,完善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是关键一步,今年将实现全覆盖。”下一步,可追溯平台还将细化至光、热、水、土、肥等更详细的基础信息。
新闻推荐
2月12日,在成贵铁路宜宾金沙江两用大桥3号墩围堰施工现场,工人们在近20米深度的作业面上施工。据成贵铁路五标项目部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工地不停工,200多名建设者将加紧施工,为大桥承台施工做好准备...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