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亮点频现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主办,绵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承办的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于8月12日至15日在绵阳举行。本届比赛是四川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 “我们的中国梦·优秀新剧目演出季”系列活动之一,是在振兴川剧进程中结合 “中国梦”的表达,是四川文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潘乃奇/文 余小武/图
数量与质量提升新生代川剧人亮相大赛
本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被业内视为川剧界的青年演员“锦标赛”,亦可视为四川省川剧队伍的大检阅。与两年前的首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相比,此次比赛报送的剧(节)目无论数量与质量都又有进一步提高,赛事规模明显扩大,同时更呈现出演员平均年龄愈加年轻化的喜人态势。
本次入选的63名参赛选手中,有相当部分是年龄仅在20岁上下的“90后”演员,其中年龄最小的演员只有17岁。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届比赛的63位选手选择的62个川剧折子戏和川剧唱段,均是难度较高且能表现出演员自身表演特长的参赛剧目。参赛节目的风格样式和题材形式,极其丰富,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等川剧传统戏剧目品类均在本届比赛的舞台上出现,同时又有新编、改编、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片段和唱段,充分展现了演员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等全面技艺。
从演员队伍的水平来讲,一些参赛院团青年演员的表演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本届比赛中,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遂宁市川剧团的演员们都有不俗表现,队伍齐整,参赛的整体实力较为突出。
从参赛行当的覆盖面来看,本届比赛生旦净丑行当均有涉猎。而较之上届,本届比赛中武戏选手的表现令人惊喜。
此外,如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龙波的参赛剧目《奔番》、四川省川剧院张淼的参赛剧目《周瑜打黄盖》等一些平时鲜见的剧目也令人惊喜地出现在本届比赛中。
为青年演员搭平台主阵地吹响集结号
通过比赛,及时总结振兴川剧的宝贵经验,探索推进川剧艺术传承发展新思路、新举措,选拔优秀川剧表演人才,凝聚川剧表演队伍,培育川剧艺术新人。这正是举办本届比赛的目的。
“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是振兴川剧的主阵地,是振兴川剧的集结号。”这是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志平对此次比赛的定位。本届比赛充分展示了川剧人才的梯队建设情况,为川剧人才队伍建设的传帮带、交流与传承搭建了平台。
主阵地吹响号角,全省各市州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文艺院团(校)也积极响应。四川省川剧院在创排剧目的紧张情况下,仍旧挤出时间为青年演员排戏参加比赛,并斩获一、二、三等奖。
“举办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为我们川剧传承发展和革新壮大注入了活力,点燃了希望,非常值得肯定。”这是省学术带头人、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杜建华的看法。
而四川省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则表示:“作为评委,我在比赛中看到了青年演员的精神面貌、参赛激情和比赛状态,整体来讲相当不错,让我们看到了川剧振兴的希望。”
为百姓惠民演出大赛变大餐
本届比赛不仅为青年川剧演员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样为绵阳的老百姓奉献了一场精彩异常的文化大餐。
此次不仅首次进行了网络转播,还以惠民价格向普通观众售票。最低花150元购买套票就可以到现场观看全部6场比赛和1场闭幕演出,看一场演出平均不到20元。
而在比赛期间,部分参赛演员还将走出赛场,和刘谊、王玉梅、王超等“梅花奖”获得者一起,到绵阳的川剧“戏窝子”天青苑川剧团剧场进行惠民演出。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比赛前后历时四天,数以万计的观众走进剧场,观看了青年川剧演员们的精彩角逐。这其中,有绵阳本地观众,也有来自省内各市州的新老戏迷,有的戏迷甚至从省外赶来。
值得关注的是,整个赛事期间,剧场内外还活跃着不少年轻的“80后”、“90后”观众。“90后”戏迷李俊蓉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本科三年级在读学生,她利用暑假时间专程从河南老家赶到绵阳观看此次比赛。“这次比赛让我直观感受到了川剧与京剧、昆曲、豫剧等其他戏曲门类的不同,独具审美价值,我将借鉴川剧营养完善自己的戏曲剧本创作。”
新闻推荐
本报仁川9月25日电(特派记者薛剑)亚运会开赛6天以来,川籍选手夺金势头不减,截至25日,斩获金牌已达12枚。开赛首日,蒲琪峰就在男子50米手枪团体比赛中,为四川打下首金。随后,四川射手枪枪命中——曹逸飞、...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