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付永
据四川日报报道,近日在对省内21个百万人口大县中的19个县调查发现,其中15个县的企业上半年都存在常态化用工缺口,另外4个县虽然总体上“不差人”,但也会出现季节性缺工。劳动力大省为什么也出现用工荒?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在供求的角度上,企业只要愿意出高价,什么样的商品都可以买到。但是企业也会考虑在社会平均成本和平均利润的均衡点上来招人,如果过高的工资影响到企业发展,肯定宁愿有用工缺口也不会选择满额招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如此被动与外力干预有关。这种外力就是外在成本对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转嫁,从而导致发展均衡被打破。
首先是社会成本的转嫁。主要表现为社会成本对劳动者的转嫁方面。一个劳动者到企业,考虑的不仅是工资,还包括一系列社会成本,如果包括住房、社保、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社会成本没有比较优势,企业招人的相对工资优势就不能得到体现。东南沿海一度出现的用工荒,此为重要原因。面对用工形式日益严峻,深圳把大力发展公租房建设、优化用工生态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同样为减少劳动力的社会成本,四川省宜宾继去年定向提供给进城务工农民1907套(间)公租房后,今年竣工的1190套公租房也将定向租给进城农民工。公租房建设还只是一个方面,近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发出《关于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四川省城乡医保将实现顺畅转移接续。只有把社会转嫁给劳动者的社会成本全方位降下来,才有可能让劳动者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其次社会成本还会向企业转嫁。过高的税收、不合理的融资成本、过繁的行政审批等社会成本转嫁给企业,对企业发展环境造成破坏,企业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把这种负担转嫁给劳动者。
企业招工难,还有改革成本转嫁的因素。转型升级是经济领域改革的代名词。东西部的差距不应只考虑经济总量上的差距,更要考量经济发展方式上的不同。四川人口第一大县安岳,就曾遭遇了这种改革成本转嫁带来的痛苦。该县引入了90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大量的劳动力缺口又该如何解决?在目前,川企出现用工荒,有历史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和发达地区改革进程相脱节的结果、是一种改革成本转嫁所致;用工荒不仅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在高端产业发展上也是如此。四川省将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产业,确定为近期重点突破、率先发展的高端成长型产业。在这方面的人才缺口也只有通过比其他地区更好的待遇来招揽人才。化解改革成本转嫁压力的方法也只有一个,就是走在改革的前沿。
在改革的语境下,破解企业用工荒、顺利实现劳动者有尊严就业的目标,就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系统的观点把社会成本和改革成本降到最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二者之间协同配套,才是纾解企业用工荒、解决劳动者就业难的根本之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岚董世梅大熊猫、蜀南竹海、金沙遗址……10月12日,记者走进广州市保利世贸博览馆4楼5号馆,色调清新、主题鲜明的四川馆跃然眼前。四川与广东同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四川造”产品该...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