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晓晴
近日,宜宾市举行律师事务所结对乡镇(街道)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活动签约仪式,这意味着,未来一年中,该市31个律师事务所将向结对服务的乡镇(街道)提供9项具体服务内容,并确定1至2名律师担任乡镇(街道)的法律顾问。
让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法律专业人士定人定乡镇定内容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这无疑是亲民、便民的好办法,但作为一项“免费”的活动,会不会流于形式?过往的一些事提醒我们,“免费”可能是双刃剑,既可以让服务对象直接受益,同时也可能让服务主体没有积极性、缺乏主动性。如何让法律服务这项帮扶工作不流于形式,让加入帮扶的法律专业人士沉下心、动真格呢?
记者认为,应把握几个关键点:一是“一对一”结对帮扶;二是每个乡镇(街道)固定法律顾问;三是9项具体服务。可以说,有了这三个关键点,这项免费的为民服务活动就定了点、定了人、定了内容,这就意味着活动要走过场也并不容易。当然,再好的规定也会有漏洞,走不走过场的关键还是在人。只有服务的律师、服务的法律工作者心中装有群众、真心帮扶,才不会让免费服务变成走过场,才会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邓文平记者张学文)4月24日上午十点多,张家连来到宜宾翠屏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中心,填写必须的贷款资料后,办理了教师养老保险缴费贷款,这是该行发放的首笔教师养老保险缴费贷款。“教师养老保...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