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旭 梁现瑞 李欣忆 钟晓晴
“13%。”丝丽雅集团董事长冯涛报出的数字让人欣喜。今年一季度,尽管全国轻纺行业不景气,但丝丽雅集团的营业收入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这是为什么呢?“长江拐点。”冯涛提出一个新词。丝丽雅坐落于宜宾市,是一家主要生产粘胶长丝的纺织企业。过去,生产所用的棉浆、木浆等原料一直通过铁路从新疆运来,再通过铁路、公路运到厂区。由于远离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仅运输成本就比同行高出1000元/吨。
尽管多次通过技术创新走向行业巅峰,可受制于区位优势,企业经营曾一度陷入困境。
最大的拐点出现在2010年。这一年,宜宾港建成投用,成为长江上游唯一同时具备集装箱、重件、滚装、散货、杂件运输、保税仓储、出口配送服务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港。大宗物资经宜宾达上海港吨公里成本仅3.5分钱左右,目前,航运成本还在不断下降。
冯涛说,黄金水道的通畅,直接颠覆了丝丽雅的资源和运输结构——资源,转由巴西、智利、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运输,9成原料和6成产品改走水路。
为什么要变?冯涛算了笔账:巴西原料经巴西港、上海港到宜宾,每吨运输成本250元—280元,比铁路便宜四五百元,每年进口50万吨,就至少节约了2个亿。产品从宜宾港运到上海,每吨运输成本不到300元,可节约150元—200元,每年出口40万吨,少说节约了6000万元。这一进一出省下的成本,大大增强了丝丽雅产品竞争力。
新拐点还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过去,丝丽雅粘胶短丝项目历经10年可研论证,技术上早已成熟,但由于成本降不下来,始终无法落地。2012年宜宾港建成投用后,丝丽雅当年决策上马,今年正式投产,不到3年就从零基础做到了36万吨,进入全国四强,再加一条生产线就能冲到全国第一,构成了丝丽雅新的超级竞争力。“‘长江拐点\’还将成为新的产业拐点。”冯涛说,今年丝丽雅向下延伸产业链,与贫困移民县屏山的留存电量政策相衔接,开工建设一个年产20万吨纱线的新项目,预计两年内将投产。不仅可为丝丽雅再增40亿产值,也有利于解决库区移民的产业和生计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岚李龙俊尽管已经提前了10分钟到场,刘万明还是没有在重点区域专题推介会的现场,找到可以坐下的位子。眼看记者旁边座位上的人起身离开,刘万明越过四排“加座”,才把随身带的茶杯放到桌上...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