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文雯
贾氏微刻、川江号子、苗族刺绣……日前,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在宜宾酒都剧场开馆,53个当地非遗项目一一亮相,实物、图片、文字、视频、现场体验等各种展示齐上阵,让现场观众连连称奇。“这衣服怎么绣得这么好看!”展馆里,几个小女孩围在省级传承人杨代蓉的身边,对眼前的苗族刺绣惊叹不已。“我现在绣的花鸟是我们苗族的传统图案,要先用纸把图案剪好,贴在绣布上,再用线把图案包进去。你们摸摸看。”杨代蓉伸出手中的绣片,让孩子们体验。
展馆另一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净乐的一首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引得馆内掌声雷动。号子高亢激越、简洁明快,没有话筒也响彻展馆。“看嘛,这个就是我,我都拉了30多年船了。”一曲唱毕,江净乐指着墙上的照片向观众介绍,船工号子有“长江文化活化石”之称,明代就已形成……
一圈逛下来,记者发现,整座展馆布局颇有新意。1600平方米的展厅呈“U”形,被分为4个区域,分别对应《香醉名城》《美丽苗山》《人间天工》《三江汇萃》4个篇章。分别展出宜宾当地技艺类、苗族、民间工艺类和民间风俗艺术类等非遗项目。“传承人都很支持我们,馆内展品大都是他们以成本价卖给我们或者免费捐赠的。”宜宾市文广局艺术科科长马艳说,传承人会不定期更新展品,遇到节庆或者重大活动他们也会到现场展示。
新闻推荐
编者按昨日,是全省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当学生们背上书包走进校园时,迎接他们的,是崭新的开始。这一天,宜宾翠屏区1.4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上了热气腾腾的营养午餐;这一天,成都部分中小学以“生命、生...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