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咸香的跷脚牛肉相对,古镇苏稽还拥有一种甜香的记忆——米花糖。
苏稽米花糖的历史可上溯至明崇祯十四年。当时,在扼守峨眉河要冲的苏稽镇一带,开始生产一种用糯米、蔗糖、猪边油制作的糕点,当地人称“谷花”。酥脆香甜的口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是当地人走亲访友及生意人外出必备的干粮。生产“谷花”逐渐成为当地非常发达的产业。
到了清代及民国时期,“谷花”的原料已丰富至白芝麻、花生仁、谷米、蔗糖、麦芽糖、猪油等十多种,并经水路销往成都、宜宾、泸州、重庆等地。1944年,苏稽商户合作生产,将“谷花”更名为“苏稽香油米花糖”。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和创新,苏稽米花糖在市场上赢得了地位和荣誉。
谷米必须是优质糯米,花生必须是小而香的正宗天府花生,猪边油必须自己熬制,芝麻也必须新鲜透亮……每道工序都极为考究,仿佛真的让谷米开出花来,其酥脆香甜的特点发挥到极致。2010年,苏稽牌米花糖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米花糖,成了苏稽的美食文化符号。如今,苏稽米花糖在当地已形成产值过亿元的大产业,数十个厂家从事米花糖的生产、销售,品种已有五六十种。 本报记者 王爽 整理
新闻推荐
——五粮液地处长江第一城的水土气候□武萱就像波尔多美酒强调当地的葡萄种植园,中国白酒黄金产区强调水土资源一样,传承有代的中国白酒企业都有其不可脱离的环境,这种环境资源,既和中国的白酒专家总...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