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现瑞李龙俊
23.1%——这是今年前11月,四川省民间投资的同比增速。这一数据,较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速高出6.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56.2%,比去年同期高出2.9个百分点。
21.6%——这是今年11月,四川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速。当月,全省单月进、出口值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我们把视线拉回到一年前举行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数字或许成为最好的注脚。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其中,“放宽市场准入,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被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重墨描述。
一年过去,答案已然清晰:向改革要活力,以开放促发展。
创新突破,内生动力闯出来
2013年,内江市中区太平寺村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他们按照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办法,将村里的山平塘、集体建设用地、广场等全部集体资产和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组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此基础上,引进城市工商资本,合伙组建新企业,统一经营管理,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试营业不到一年,新公司的营业收入就达400多万元,当地每一个村民,都有望在今年春节前拿到一份分红。在此带动下,今年,太平寺的人均年收入有望突破1万元,比周边村高出1300多元。
将沉睡的资产唤醒,从内至外激发出农村的内生动力,内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作为国家级试验区,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在其引领下,今年四川省加大了农村产权改革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9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基本完成3136个组的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涉及18.2万农户。
在此基础上,土地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一系列举措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土地开始解冻,农业的内生动力被大大激发。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与此对应,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012元,增长12.8%,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3个百分点。
创新突破,激发内生动力,城市与乡村并驾齐驱。川东北重镇南充,城镇化和工业化双双高歌猛进,燕京啤酒、潮州三环、中盐银港、上海绿地等项目相继落户。
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资金、土地是关键,即要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钱从哪里来?南充的做法是,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向上找、银行贷、社会引等多元化投入渠道,采取BT、BOT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地从哪里出?南充坚持“向内”用功,加大清理闲置用地和盘活存量土地力度,推进集约节约用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回收2200多亩闲置低效用地。
作为全国唯一获准设立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自今年批准设立以来,一改过去单纯要政策、要优惠的做法,向改革要动力:为解决用地短缺的难题,当地在全省率先启动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为促进找矿突破,当地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展试验区的风险找矿;为吸引更多投资参与当地开发,打造投资洼地,当地出台规定,在试验区实行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直购电试点……一系列改革举措之下,攀枝花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顺利启航。
简政放权,发展环境宽起来
10月13日,宜宾人张泉的煤炭经营部开张并接到一笔上百万元的订单。而在一年前,张泉因资金不足等因素,还不具备煤炭经营资质。变化,源自今年夏秋四川省对2011年向社会公布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煤炭经营许可”在取消之列。这是改革使然。今年以来,四川省分两批次取消调整23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38项非行政许可和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两次清理,使四川省成为全国行政审批省本级项目数最少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省本级保留行政审批项目仅剩281项,其中,曾经的“审批大户”——省发展改革委仅剩7项。
同样是在南充,10月22日,南充决定取消和下放酒类经营许可项目审批等5项行政许可项目,至此南充市保留的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为89项,成为全省审批项目最少的市。与行政审批项目最少形成鲜明对比,上半年,南充市民营企业数量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一。“科学放松政府权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市委书记刘宏建如此解读。
行政审批少了,是不是政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就解决了?打造服务型政府,当然不是一减了之。放权不等于放手不管,政府该做的服务需要做得更好,该管的需要管到位。
如何处理好放和管的关系,省政府态度鲜明——放和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两个轮子,都必须转起来。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领域,政府监管进一步加强。
加强食品安全:今年,四川省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提高政府采购质量:上个月,全省集中查处一批评标专家,其中16名评标专家被取消资格,4名评标专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日前,四川省出台规定,从21日开始,所有进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的货车必须从专用入口计重后进入,对符合核载质量的货车允许通行,对超限超载货车要劝返或改道。
放与管,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平衡点。
敞开大门,世界新风引进来
12月9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尽管身处西部内陆,今年的四川却迎来一个又一个国际国内高端盛会。从年初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等“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到夏天的财富全球论坛,再到秋天的世界华商大会以及随后的西博会,一年来,四川对外开放的舞台上,嘉宾云集。
借助这些大型活动,四川省在引进重大项目上表现不俗。截至10月末,全省新签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992个,前10月全省今年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达7900亿元,增幅10.2%。目前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超过260家。
世界巨头的到来,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硬实力,也在不断倒逼改革,无形中提升着软实力。
2013年6月,成都被批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第四个城市。到本月初,享受此项政策的国家又增加6个,总数达51个。一个数字或许可以窥见政策带来的利好:截至12月10日凌晨零时,成都空港口岸年度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24.36%,首次突破230万人次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改革与开放良性互动,72小时过境免签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6月28日,中西部首例“区港联动”通关模式在成都启动。不同于以往,“区港联动”节省了企业进出口货物在综保区和成都空港之间办理转关、人工施解锁、载货登记簿的登记核销等10个环节。
短短3天后,成都青白江铁路集装箱基地和成都空港试行无纸化报关,进一步减轻企业成本,减少海关办公成本。“小改革后有大文章。”成都海关副关长倪藻表示,如果以2012年度成都高新综保区经双流机场进出的空运货物量计算,“区港联动”今年将为区内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755万元至2080万元。
11月初,成都海关又传来喜讯:自4月26日正式开通以来,蓉欧快铁单趟班列出口货值首次突破千万美元大关。通过这趟“中国到欧洲最快铁路货运线”,大量的“四川造”以及“中国造”被源源不断地快速运抵欧洲。在韩国汉阳大学中国研究专家文兴镐看来:通过这条陆上通道,中国内陆的四川一举成为面向欧洲的前哨。
前11月,四川省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8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其中,11月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单月进、出口值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梓溶)从1月1日起,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全面实行异地远程投标。据了解,凡拟参加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所组织实施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的投标人,均可按相关规定,自行选择通过宜宾...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