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113个产业园区73个有网站,每月进行更新维护的不到20%
日前,省经信委发布《四川省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参考指标》(下称指标),为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拿出 “规范指南”,让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量化标准。类似的举措在全国也并不多见。
说到原因,省经信委信息化处负责人给出了一份根据对省内113个园区的走访调研报告。从结果看,具有信息化领导组织机构的园区只有9个,具有信息化建设年度预算的园区有1个,拥有门户网站的园区73个,占调研总数的66%,但每月进行更新维护的不到20%。
□本报记者 董世梅 赵若言
观念滞后成“拦路虎”投资热情远超信息化建设热情
一直以来,绵阳江油工业园区管委会综合办主任敬儆的工作重心是招商引资,“还是要先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把园区发展起来,信息化建设是不是以后再说?”
啥叫园区信息化?已经在园区工作了好几年的五粮液园区信息管理中心经理刘磊有点迷茫,“监控算么?生产线的防伪追溯系统算么?”
目前正准备进军园区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一家外地企业汉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巩兴东认为,目前四川大多数园区自身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愿不强烈。“关键还在于意识不强,并不是有电脑、有网站就是信息化。”
在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金武感受到了产业园区信息化的力量——
蓝天纸业通过建设安装一套能耗监测管理系统,降低了10%左右的用电成本,预计全年可节约300万元;宜宾恒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园区系统“联姻”到一家山东科研单位,仅用了半年就攻克了一两年都没法解决的技术难题……“确实是好啊。”
“总体来说,四川省园区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不仅严重滞后于沿海地区,与四川省产业园区的投资和快速发展相比,也严重滞后。”省信息办专职副主任李建疆认为,意识的滞后是一大“拦路虎”。
省经信委信息化处负责人介绍,此次四川省发布的指标就将依据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模型,将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程度分为普及型、达标型、示范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用组织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业务应用系统、运维保障和培训等5个能力关键域来定义。“让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更有的放矢。”
巩兴东建议:“政府应该成为‘督导员\’,帮助园区提高信息化意识。”下一步,四川省将在规划培训中,加大园区负责人对于产业园区信息化的认识,让园区信息化在做规划时就被重视。
园区信息化资金从哪来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
“产业园区信息化好是好,但是钱从哪里来?”刘金武发问。
省经信委信息化处负责人认为,“这就是观念没有转变。”以前,政府掏钱建机房、建信息中心、养一批人来维护,不仅对技术不在行,运行也未起到很好作用。
“第三方企业可以与园区共同投资,园区及区内企业按需购买服务。”上述负责人这样支招,产业园区信息化在前期的投入主要在基础设施布局,应用体系则是需要什么就布局什么。
罗龙工业集中区的信息化建设,开始探索引入市场力量。园区信息化建设项目除了当地经信委、园区管委会外,还引进了中国联通公司、国腾盈风公司等合作。由运营商和集成商合作投资建设,园区及区内企业按需购买服务的方式展开信息化建设。
整个项目计划投资1400万元,政府出资比例占6成左右,并分5年逐步支付由企业方支付的建设成本。“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的一次性投资,规避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信息系统的效能发挥、管理维护更有保障。”罗龙工业集中区负责人介绍。
瞄准产业园区信息化的空间,有不少企业开始瞄准这块市场蛋糕。
省经信委已与汉柏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通园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家企业将以投资孵化的方式,按照1000万元打造一个示范型数字园区的标准,用5年时间投资10亿元在全省打造100个示范型数字园区。
除了采取前期企业垫资投入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外,通园科技董事长刘勇还带来了一种新模式:免费建设园区的信息系统,每年只收取使用费。“政府只是需求方,撬动市场力量参与。”省经信委信息化处负责人希望,将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向市场。
新闻推荐
新增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南充、宜宾7个环保重点城市截至昨日22时,除自贡外,其余6城市均按新标准发布了当天的AQI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本报讯(记者刘宇男)根据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的要求,1月1日...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