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韩桥村4组村民邵龙友家的院坝里,上百只灰天鹅扑腾着翅膀叫个不停。由于销路不畅,这群年初就可售卖的灰天鹅至今还留在家中,“每天要吃好几十斤粮食,亏得惨!”邵龙友向鹅群抛洒着稻谷,脸上难见笑容。
相隔不远的碧禾珍禽养殖基地,养殖户周德全却正发愁没鹅卖:上一批1000多只商品鹅一个多月前就卖完了,下一批还有一个多月才上市,签了的订单“逼”得他只能忍痛割爱卖种鹅,“每天都还有两三个客户打电话来买鹅。”
□刘光彬 冯儒平 本报记者 孔芒
邵龙友:
没有考虑过市场
大半年才卖掉几十只
邵龙友养殖灰天鹅,实是无心之举。2009年,邵龙友的儿媳回江西娘家探亲,带回4只灰天鹅。邵龙友心里琢磨:周围没人养这种东西,应该能赚钱。于是,邵龙友托人到附近的养殖场“骗”来一只种鹅,做起了养殖梦。
邵龙友每天割青草,喂粮食给鹅,还给鹅棚消毒,叫儿子帮着上网查资料……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几只逐渐发展到200多只。今年春节,邵龙友背了两只鹅去市场“试水”,结果一只也没卖掉,“普通的鹅才十多块钱一斤,而灰天鹅的价格要贵一倍多,市民不容易接受。”大半年时间,靠着儿子在餐馆打工的关系,邵龙友零星卖掉了几十只。
自家的灰天鹅市场遇冷,邵龙友将原因归结为价格太高,“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在市场上好不好卖这个问题。”
周德全:
工业化养殖年产两万只
鹅没出栏人已跑遍市场
10多年前,周德全的烟花爆竹企业被依法取缔。在当地政府的项目扶持下,周德全开始转产养殖业,野鸡、野鸭、鹧鸪都养过。最终选择了养殖成本低、难度小、效益高的灰天鹅。
为了降低成本,周德全想方设法在控制成本上下功夫,自己繁育优质种鹅,购买孵化机,建了育雏基地,一步步扩建鹅棚。同时,他还根据灰天鹅生活习性,自行摸索出了一套独特配方,“我是用工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来养鹅,10年搞养殖,7年学技术。”在他的书房里,有关养殖方面的书籍比一米七三的他还高出一头。如今,在他的养殖基地里,孵化、育雏、养殖、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今,周德全的养殖基地已达到年产两万只灰天鹅的规模。
为了打开销售市场,鹅还没长大,周德全就走遍了当地的农贸市场、各种特色餐厅,了解市场行情。第一批鹅长大后,周德全给当地一家野味餐厅送去一只免费品尝。第二天,餐厅老板亲自带着厨师长来到养殖场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口口相传,周德全的灰天鹅卖到了宜宾、重庆,甚至北京、上海。
为保证鹅的肉质达到最佳状态,一般2个月就能出栏的灰天鹅,周德全会喂到4个月才卖。“必须有品质保证,才会让销售市场链条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才会不愁销路。”周德全认为养殖灰天鹅只有淡旺季之分,“只管养,不管卖,要出大问题。”
新闻推荐
钟鼓楼左侧片区,开始拆了;酒都宾馆右侧片区,开始拆了;车辆检测中心,开始拆了……“上100亿元的投入,超100万平方米的拆迁面积,是宜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11月18日,记者从负责规划宜宾旧城改造的...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