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碧红
8月28日,在成都举行的“2013年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四川赛区)复赛”现场,来自全川各地的110家创新创业企业和15个创业团队,带着各自的核心技术展开了激烈角逐。进入复赛的前50家企业,就可获得省、市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持。不仅如此,在打响知名度的同时,还能得到创投机构的合作机会。这无疑正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所渴求的。
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光机电一体化……当天的比赛现场汇聚热门行业。企业更是来自成都、绵阳、德阳、宜宾等全省各地,各自手握核心技术。
带着财务、技术等团队成员,绵阳科创园区昊天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少刚参加了“成长组”的角逐。作为一家参与教育部“班班通”教学音频系统标准制定的企业,企业所拥有的声反馈音质回音消除技术,在全国具有强劲的竞争实力。不过自2002年企业成立以来,昊天公司目前的年销售收入也不过1500万元,融资难一直是影响他们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
“企业在绵阳投资建设了25亩地,按园区要求每亩地的投资金额必须达到150万,全部加起来就是3000多万,但现在我们只有1500万,差距还比较大。”段少刚介绍说,最近企业也有个新项目要上马,资金短缺依然是关键。
这已经是昊天公司第三次参加类似比赛。之前为争取科技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他们也参与过类似的答辩。段少刚坦言,参与比赛既可向业界推广宣传企业,获奖后还能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本次比赛,进入前50名的企业就能获得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优先支持、备选项目库优先支持、优先推荐给四川省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扶持、中小企业贷款利息及担保费补贴优先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同时,比赛常有很多投融资企业参与,也是一场难得的对接资本需求平台。“评委都是来自国内的知名创投机构企业和专家,即便最终被淘汰,企业也能得到经专家论证的改善方案,对今后发展提供帮助。”
在现场参加比赛的众多企业,都表达了与昊天公司相同的观点。找资本、寻市场、求发展,在这些中小微企业家眼中,比赛已经成为拓展企业发展的一个渠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梅记者吴晓铃)9月17日,宜宾市南溪区居民曾文本逛了一回南溪古街的“中国流动科技馆”,这里的人力发电、手眼协调、环球银幕电影等科学体验,让他玩得十分过瘾。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一直贯穿于...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