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傍晚,泸州市城区新区转盘处一小游园内挤满了健身的市民。这个地方原有两幢高楼,改造后变成一个市民休闲的小广场。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泸州市贯彻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重要举措之一。坚持一张规划图管到底,不遗余力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加速推进。
□杨楚群 本报记者 孔芒
一张规划图管到底
泸州的城市总体规划自1983年以来,历经四轮修编。
1983年,泸州建市,总体规划出炉。1997年修编,区域性中心城市概念跃然纸上;2005年泸州市总体规划再度修编,向市民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集纳意见;2009年,泸州在省内地级市率先开展城市发展战略概念规划国际竞赛……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一直未变。
目前,泸州城市建成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0万人,城市面积和人口位居全省前列,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思路和建设路径也更加明晰。
在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看来,城市建设不能朝令夕改,要“一张规划图管到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醉美”酒城。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泸州相继编制完成了各片区及城市新区的控制性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编制。
搬棵树要市长签字
在泸州市主干道天府中学校门旁,一棵参天樟树似一把大伞,为主干道投下一片阴凉。“这棵树的保护相当不容易。”泸州市园林局工程师黄修华说,当初修建主干道时,市长、副市长共5人签字才保住了这棵树。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环水绕,这是泸州一大特色。据统计,城区古树有3000多株。为了保护这些大树、古树,泸州市出台规定,搬迁一棵树得市长签字同意。
泸州大手笔提升城市品质,保护古树仅其中一举。把最好的地段建成广场,大气魄在寸土寸金的繁华闹市区“留白”,泸州更是不遗余力。
新区转盘位于泸州城区中心“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原计划建成住宅区。后来,泸州市委、市政府大笔一挥,为市民打造近千平方米的公园,增加园林座椅,请市民停下来,坐一坐。
泸州市滨江路,最美的岸线资源一度被过度开发,经营户占用河滩地进行经营,乱搭乱建现象随处可见。2012年,泸州市委、市政府对“两江四岸”进行规划建设和整治,一年多后,滨江路全新亮相,市民惊呼“整巴适了”。
以功能建设为中心
“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就是要实现人口、信息及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泸州市市长刘强认为,完善城市功能就是要加快“两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9月2日上午,泸州城北新城教科城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投资85亿元、规划面积9166亩的“教育旗舰”正加速推进。隔江相对,总投资65亿元的西南医疗康健城已于7月2日破土动工。
一医一教,挑起的是民生,紧贴的是市民。项目建成,教育、医疗两大领域的优质资源将实现聚集和更新。
据悉,泸州将建设临港产业物流、商贸和旅游等社会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泸州大剧院、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国窖广场、黄舣酒文化体验园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并启动城东、蓝田、邻玉三座长江大桥招标建设,完善进出口通道。
目前,宜居、宜业、畅通的泸州正吸引周边人口来此定居。8月6日,来自宜宾市南溪区的张榆微在泸州的一个楼盘下了单。教育、医疗和城市环境,是他选择泸州的理由。据该市住建局统计,泸州买房人中,市区外竟然占到了48%,比例名列全省城市前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钟晓晴张静)9月27日,由省农业厅、宜宾市政府主办的“川红工夫·亮剑蓉城”品牌推介会在成都举行。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叙府茶业有限公司、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宜宾醒世...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