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新闻 > 正文

百岁老人古书里抄出荣誉博士

来源:四川日报 2013-06-14 15:50   https://www.yybnet.net/

□宋成均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宜宾竹乡长宁,今年即将100岁的老人姜平齐是当地的“名人”。这不仅因为他在期颐之年依然鹤发童颜,还因为他从60岁开始,就一直坚持抄写古书。几十年来,不仅把《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抄了上千本,还在87岁的时候,因为抄写古书有感而发的一篇论文,被聘为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博士。如今,老人因视力下降不再抄书,却常常手不释卷。他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学不完。”

从爱读书爱上抄书

5月20日下午,姜平齐午间小睡之后,照例取出一本线装书津津有味看了起来。最近十几年,他上午外出找人喝茶,下午看书,已是雷打不动的习惯。不过,姜平齐看的这本书和一般的有所不同。他看的这一本,是自己多年来一字一句抄下来的。打开书柜,《读史杂抄》、《资治通鉴读抄本》、《读通鉴论》、《周易全书》、《古籀文集》……他抄过的古书多达数十种。

爱上古书,和姜平齐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时候,上私塾,学四书五经。后来从重庆大学化学系毕业以后,一边教书一边自修儒家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姜平齐在茶厂种过茶,也教过书。退休后,他回到乡下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恰好邻居家里有很多书,便去借来看。刚开始,姜平齐还只是边看边用毛笔摘抄,写读后感。渐渐便开始抄书,“我还记得抄写的第一本古书是《说文解字》。”

在自家晒坝边,老人以长板凳当桌,以工工整整的小楷抄写。“我觉得这是中国人阅读古籍,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钥匙,很有意义。”渐渐,老人光借书抄已经不够,镇上的书店或地摊就成了他淘书的好去处。他的儿媳严怀书说,那几年老人除了偶尔做点饭吃,剩下的时间就是买书、看书、抄书。只要说上街,必定是买纸或者买书去了。抄小楷不过瘾,老人渐渐开始抄起更难的古书。他打开书架请记者参观他的宝贝:除了楷书,还有大篆和小篆抄成的手抄本。而《古籀文集》里的很多字对现在的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

有感而发论文国际获大奖

姜平齐退休回家乡安南乡桂平村赋闲时,老家的村办初中毕业班因为原来当老师的下乡知青返了城,新老师一时派不来,眼看孩子们就要被耽误,村干部找上门,请他暂时出任代课老师。那是1982年,姜平齐已经67岁。不顾家人反对,他又开始了教书生涯。到了学校才知道,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学生的教科书居然还没发下来。他干脆自编语文教材开始上课。后来当地文教局知道后,还专门到学校看过他的教科书,最后竟然同意他一直使用。姜平齐说,这多亏了他抄写古书积累了不少文化知识。

上世纪90年代,姜平齐在抄书多年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屈原为<离骚>辩》。后来这篇文章被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的副院长卜原陶看到后,建议他参加2000年该学院举办的一个学术活动,结果经评审,这篇文章获得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同年12月,姜平齐被聘为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博士。姜平齐说,他至今也不知道这个金奖以及博士的分量如何,但自己从古书里的确获益匪浅。

如今,姜平齐花了近40年抄的古书,堆满了家里的几座书柜。据他透露,他前后抄的书至少上千本,可惜前几次搬家丢失了不少。如今剩下的这些宝贝,除了他自己,轻易不让人碰,“我要留下来做纪念,以后就是留给后人的传家宝。”

新闻推荐

范锐平到乐山宜宾泸州调研时强调 围绕发展所需群众所愿扎实做好群众工作

本报讯(记者周前进)6月21日至23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深入乐山、宜宾、泸州,调研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紧紧围绕发展所需、群众所愿,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百岁老人古书里抄出荣誉博士)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