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莹 钟晓晴/文 肖雨杨/图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6月20日早上6点,川南大山深处,一位老汉身着短衣裤,背着背篓唱着歌儿,沿着山路一路小跑下山,身影在草丛间忽隐忽现。
他叫代天久,是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最偏远的杉木村小学校长,从去年5月28日开始,每天他都要步行两个多小时,走20多里山路,到镇中心校为学生们领营养餐,再背上山分发给学生,被称为“挑夫校长”。
黝黑的皮肤,炯炯有神的双眼——花甲之年的代天久领退休证两个多月了,依然每天坚持给学生背营养餐。“这件事,我要坚持到底。”代天久说。
背篼+雨伞:保护好51份营养餐
走了40分钟的山路,代天久到达公路,又坐了10多分钟的客车,来到南广镇中心校。几分钟后,送餐车到了,代天久和工作人员一起清点营养餐。
当天是星期四,营养餐是面包和牛奶。“1个、2个、3个……51个。”代天久仔细清点餐点,然后小心翼翼装进一个大塑料口袋里,包扎起来,轻轻放进背篼。“这个口袋能防水,遇上下雨天,营养餐不会被淋湿。”说话间,代天久在营养餐认领表上签了字。装进51份营养餐后,背篼重达30多斤。只见代天久蹲下身来,背上背篼,深吸一口气,然后站起来。
从南广镇中心校出发,沿宜珙路到福溪大桥后,开始走山路。这段黄泥巴路宽1米多,一到雨季非常难走,泥巴沾满鞋子,想抬腿都困难,老百姓形象地称为“糍粑路”。代天久买了一把很大的伞,确保雨天营养餐不被淋湿。
跟在代天久后面,记者发现他的背篓底部已经出现小洞,这已是他背的第二个背篓了。“每天背这么重的东西走20多里山路,很累吧?”记者问。“累,但我既然背了就要背到底。”代天久说。
山路陡峭,穿烂了10双鞋子
在一处长约5米的下坡路段前,代天久把凉鞋脱了。他说,下坡路滑,光着脚走,用几个脚趾紧紧地抓着地,不容易摔跤。
仔细看他的脚,满是累累伤痕。“我平时都是穿胶鞋,夏天太热了,我就买了双凉鞋,路上有些地方有碎石,很快就把鞋磨破了。”这已是他背营养餐以来穿的第十双鞋子。
走了近1小时,太阳露出了头,天气渐渐闷热起来。代天久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一颗颗滚圆的汗珠子从脸上接连不断地滑落下来。
记者注意到,这一个小时里他没有喝一口水。“我不带水,免得增加重量。前面就有山泉,我每天都在那里喝水歇脚。”
又走了一段山路,山间出现了一条小河,河水较深处形成了一个小水凼。代天久轻轻放下背篼,蹲到水凼旁边,他洗了洗手,捧起水,大口大口喝了起来。
抬起头看看太阳,估计有近9点了。为保证在第二节课下课前把营养餐送到学校,代天久顾不得多呆一分钟,很快又站起身来,背起背篓,继续上路。“小心,有蛇!”没走几步,走在前头的代天久提醒大家。大山深处的草丛间经常有蛇出没,每次走过他都十分注意。
下坝偏是这一路上最陡峭的一段山路,60度的陡坡,爬上去得手脚并用,记者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气。而代天久依然是一步一步稳健地走着。“这段走过了,就快到学校了。”
翻过下坝偏,不远处的山坳里面,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学校就在眼前了。代天久精神一振,加快了脚步。
送餐到校,衣服都能拧出水
9点30分,51份营养餐顺利送达学校。脱下都能拧出水的衣服,换上干净的衬衣,代天久又急匆匆走进办公室,拿起一摞卷子就赶往教室。他要给五年级学生上语文课。“我的梦想是装上知识的翅膀,在广袤的蓝天自由自在地飞翔。”代天久给同学们朗读班长杨语盈写的作文,孩子们认真地听着。
从教41年,辗转了三个村小,都处于边远山区,条件艰苦。从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起,代天久就爱上了这份工作。“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会让你心软。条件再艰苦,我也没有想过放弃。”代天久一边当教师一边做农民,1992年才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多年来,不管农活有多忙,他都是先把课上好,再利用放学和周末时间干农活。
上世纪80年代,民办教师的待遇较低,周围人都说“教书能有啥子出息嘛”。“不管咋个说,我是不得走下讲台的。”代天久铁了心。“只要组织上需要,我会坚持每天为孩子们背营养餐,继续为孩子们上课,我对这三尺讲台有深厚的感情……”谈到退休,两鬓花白的他,眉宇间透露出山村人的纯朴。
据了解,从南广中心校到杉木校区的一条水泥路已经修通,下学期学校将安排专门的车辆送营养餐上山。“铃铃铃……”下课铃响起,分发营养餐的时间到了,代天久将营养餐一一分发给学生们。吃着可口的面包、喝着甜甜的牛奶,孩子笑得很开心。
新闻推荐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进口货物通关手续简化10个程序,申报时间提前4小时以上,通关时间缩短3-5小时出口货物转运时间大幅缩短,可随时进站交货进出口企业每票货物成本减少135-160元本报讯(记者...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