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桥
□本报记者 董世梅 周伟 钟晓晴
2013年6月,唐桥掌舵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整整两年。虽是白酒生产淡季,但五粮液却很忙——忙改革、忙创新、忙调整。
走过“黄金十年”,白酒业又走到行业调整的十字路口。受制于消费环境变化、行业发展无序等因素掣肘,白酒业将面临新一轮调整。置身其中,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翘楚,五粮液的高端白酒销售也受到影响。
6月14日,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五粮液的当下及未来。
危机,也是发展机遇
记者:您在五粮液工作已7年,对目前的困境您怎么看?
唐桥:当前,白酒行业面临新一轮危机,形势确实严峻,对五粮液的发展来说,这是关键时期。
过去,五粮液的发展过分依赖高端产品,把主要的精力和工作重心也放在高价位产品上,因此在这次市场变化时,受到巨大冲击。但是,五粮液旗下覆盖了低、中、高全系价位的产品线,这样的产品结构基础,再加上五粮液的品牌优势,我们有信心通过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等系列举措赢取更大市场。“危机也是发展契机”,在我看来,危机就是提升能力的机遇。事实上,五粮液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五粮液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涉及全行业的大危机,在每一次危机中,五粮液都实现了“弯道超车”、成功突围,逐步成为全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所以,对这次全行业都面临的调整,我们很有信心。
名酒,更是“民酒”
记者:五粮液如何逆势扬帆?
唐桥:总的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更加贴近市场。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产品创新,二是体制机制创新。
产品方面,首先是要保持五粮液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虽然目前高端产品营销存在困难,但我们有最好的酿酒生态环境、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与食品安全体系,以及众多忠诚的消费者,困难一定能克服;二是要依靠中价位的产品,全价位、全产品线布局,在五粮春、五粮醇等传统“腰部产品”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培育新系列的酒类来丰富“腰部产品”。五粮液是名酒,下一步,公司生产的酒既是“名酒”更是“民酒”。
记者:如何贴近市场?
唐桥:这就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市场经济是市场说了算,企业只有主动适应,才能赢得主动。我们将深化公司内部改革,优化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推动员工薪酬体系改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快设立全国七大营销公司,更加贴近市场;积极实施股权多元化,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提升多元产业的发展能力。
千亿,不是梦想
记者:2011年您接管五粮液集团的时候,有媒体分析说,您有两副重担:一是让五粮液继续蝉联全国食品行业品牌价值第一,二是带领五粮液冲刺成为千亿元企业。
唐桥:有这样两组数据可以与大家分享:从1995年的16.75亿元的销售收入到2012年的600.68亿元,过去17年五粮液年均增长23.44%,创造了行业奇迹;从1994年至2012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连续18年稳居食品业首位,2012年更是以659.19亿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品牌前三甲,仅次于海尔和联想。
数据说明什么?五粮液已保持了连续1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一去不返,当前,五粮液的发展与白酒行业一样进入了调整期、转型期,我们希望借力营销改革、市场调整、产品线重构等,将调整期缩至最短,实现千亿企业的目标。
对此,我们确立了“凸显酒业、优化多元”的战略,调整了千亿的目标构成,在做好白酒这一核心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现代制造、高分子材料、光电玻璃及现代物流这四大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钟晓晴)6月28日,由27家纺织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四川省新型生物质纤维产业联盟在成都成立,形成了以宜宾丝丽雅集团为龙头的全省纺织企业抱团格局。实现新型生物质再生纤维产业链上...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