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来川两次还嫌少,因为他觉得四川的商机太多——
□本报记者 熊筱伟
5月16日深夜,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颖从北京飞四川,参加央企对接会。作为一家在香港成立的央企老总,一周内他还要再来四川,参加港企对接会。
一周来川两次,算不算多?对这位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来说,来之前觉着不少,来之后觉着不够。
17日早上9点,王志颖早早来到会场。会还没开始,他随手拿起会议桌上泸州市的资料。这一看,就从站姿变成了坐姿,直到会议开始,再没挪过窝。
食品饮料产业突出的泸州经济开发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泸州化工园区……王志颖拿起铅笔,不断圈定一个个“兴奋点”。“食品、化工产业都需要蒸汽,产业集聚规模如此之大,我完全可以建热电厂,为他们集中供汽!”四川二级城市的产业发展热度,让王志颖有些始料未及。
在此之前,他的四川伙伴并不多,以至于会场中没有几个熟人。企业,只和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有过合作——因为它是发电设备制造商;地区,只和宜宾牵过手——因为那里可供发电的煤炭资源多。每次来川,王志颖都是“一心一意”,直奔主题,并没时间去各地考察。参加这次对接会,原定的合作对象也只有这两家。
但就在开会前短短20分钟里,王志颖从市州的介绍资料上,已经找到绵阳、泸州两个潜在合作对象。他说,过去那种瞄准一个看一个的打法,会错过太多机会。“今后和四川的项目对接,必须向市州扩展!”
只可惜,王志颖当天行程已经满满当当:中午同东汽所在的德阳市领导会面,下午同宜宾会谈,晚上飞回北京,并没有时间和更多的市州“开小灶”。“昨天就该早点来,参加晚上的市州对接会。”
9点25分,央企对接会正式开始。赶在嘉宾发言开始前,王志颖给秘书打了个电话,让公司在蓉分支机构赶紧派人,到泸州、绵阳的工业园区看看。
新闻推荐
本报讯(段晓娟记者钟晓晴)5月24日,记者从宜宾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要实现2017年GDP突破2300亿元目标,未来5年内,宜宾市将保持全市投资适度快速增长,投资年均增速在15%以上,力争5年投资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201...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