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新闻 > 正文

高校为何不愿为企业做“嫁妆”?

来源:四川日报 2013-03-16 16:33   https://www.yybnet.net/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李旭 熊润频

“省上七大优势产业发展还有许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一些高校却还在通过文献检索来确定选题,这是科研资源的一种浪费。”两会上,攀钢集团下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历代表谈到科研创新时开始“放炮”。

宜宾学院发酵资源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魏琴代表闻言有些委屈:“现在评教授、副教授,哪个不是看牵头主持了多少项目、发了多少文章?”在她看来,阻碍产学研转化的最大症结正在于此,不改革考核机制,高校很难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做“嫁妆”。

魏琴在工作中发现,目前我国应用基础研究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但不少科研项目经常做到一半就没钱了。企业为规避风险,往往不会在这个时候接手。一旦没有后续经费投入,科研项目就只能搁浅。为此,她曾建议以企业为主体申报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助申报并作为子课题参与。可实践中一推动,才发现很难。“问题出在科研考核机制上。”魏琴说,现在评职称、评教授,如果是企业打头申请的项目,考核时就会打折,甚至不予计算在内,高校科研人员没有积极性,谈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还导致另一个严重后果。“大家都想出成果,都去找创新点,科研力量如此分散,怎么可能出好成果?”唐历说,当前一个老师带N个学生的“摆地摊式”科研,折射出高校科研队伍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

魏琴认为,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一个应用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交叉学科优势和团队合作支持。比如她自己正在参与的宜宾学院“油樟资源化利用”项目,就由微生物、植物学、微生物种菌、提取装置等多领域专业人才参与,良好的团队配合使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两位代表齐声呼吁,尽快改革科研考核机制,促使高校科研人员重新定位,整合资源,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本报北京3月15日电)

新闻推荐

宜宾农信社凭什么一飞冲天?

存贷规模年增百亿,效益三年翻一番□李中庆本报记者张学文3月21日,记者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获悉:2010年至2012年,宜宾农信社系统存贷规模每年增加逾100亿元;不良贷款每年平均下降1.5个百分点,效益三年...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高校为何不愿为企业做“嫁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