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俊川
跨过2012年,绵阳交出的答卷格外喜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增长26%。
然而,在1月6日召开的绵阳市委六届五次全体会议上,一份联合调研报告让大家脸上的表情并不轻松。“急”、“紧迫”……在分组讨论时,这样的关键词不断被大家提及。
一喜一急,源于绵阳对自身发展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全会提出,把绵阳建设成“具有科技核心优势、工业竞争优势、城市品牌优势、区位比较优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工业文明交相辉映,天蓝、地绿、水净的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 绵阳,把自己的“赛道”设定在了西部。
急——迫切找准方向
2011年,绵阳GDP总量为1189亿元,虽然保持全省第二,但在西部的排位却在后移。曾经,绵阳经济总量仅次于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然而到2011年,在西部128个地级市中,绵阳GDP排第16位。
与同处千亿俱乐部的德阳、宜宾等相比,绵阳也是优势微弱。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序,前20强绵阳仅占1席,而成都占8席、德阳占据4席。
绵阳已经站上“分水岭”:抓住当前有利机遇,就可能乘势而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掉队。抓机遇,路径何在?
自加压力,以西部这一区域来谋求绵阳的定位,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呼之而出。
快——发展力争“撑杆跳”
去年12月9日,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正式运行,仅仅21天后,创新中心二期就破土动工。
快,已成为绵阳一贯的速度。去年9月27日,浪潮集团与绵阳“牵手”,去年12月9日,浪潮集团西南总部示范点正式入驻绵阳;去年11月8日,新加坡芯联芯签约落户“中国科技城光电产业园”,仅一个半月后,该项目一期就正式投产……
2013年,绵阳将经济增速锁定在12.5%,力争达到13%。高速态势能否保持? 、
撑杆一跃,支点在项目,尤其是重大工业项目。
12月18日,绵阳33个重点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今年,绵阳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定在了950亿元,奋斗目标1000亿元。
新——老名片做出新文章
科技资源叠加放大,有望释放更多产业潜能。在绵阳决策层看来,在工业存量偏重、增量不足的现实条件下,“科技城”这张老名片必须做出新文章、焕发新活力。
去年3月中旬,绵阳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6个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地区之一。12月9日,作为驱动绵阳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投入运营。12月,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破土动工。该中心投入运行后,将成为集创新、孵化、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面向全国的开放性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绵阳将依托科技优势,进一步做大园区,做强产业,巩固、扩大绵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力争率先实现次级突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宇男)1月16日19时,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近期全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研判信息,当天全省城市空气质量略有好转,污染范围有所减小,预计随着本周末冷空气到来,成都空气质量有望彻底改善。16日,...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