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姐”龚爱爱事件暴露的住房信息漏洞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析因
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住房信息监管缺失,对信息更新监控滞后
●建议
搭建全国性统一信息平台,防止“信息断层”出现
●难点
涉及个人隐私权信息应设置查看权限,以保护隐私
□本报记者 任鸿 周前进
这几天,省人大代表龙昊每天都要用手机、网络等途径,了解“房姐”龚爱爱事件的最新进展。同多数网民只吐槽不同,1月26日,龙昊表示在这次两会上,要就此提点建议,希望建立统一信息共享监管平台,堵住住房监管方面的信息漏洞。与此同时,两会会场传来消息,目前四川省正在加紧进行全国性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的准备工作。
龙昊是一名“80后”大学生村官,目前担任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刘家坪村村主任助理,大学毕业后买不起房,一直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对于“房姐”龚爱爱事件,她一直“很愤怒”,认为此事件暴露出了“限购令”后一些复杂而现实的问题。
为何一个人有几个身份证,买几十套房子会不被发现?省政协委员、宜宾市翠屏区副区长廖霆认为,除共谋式造假因素,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对“表象”信息识别困难、信息更新监控滞后,形成了重要的监管漏洞。在廖霆看来,当前个人信息的承载主体主要是身份证件,但除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籍地基本信息外,房产、车辆、银行、社保等信息均由不同的部门掌握,导致“信息断层”,给一些人可乘之机。
弥补“信息断层”,有哪些可行办法?
廖霆认为,重点在于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信息对称。他专门提交了一份《增强居民身份证个人信息承载功能的建议》,希望赋予更多部门身份证信息“刷新”权,规定民政、教育、社保、计生、财政、金融等部门有权“刷新”与自身职能有关的信息,并以“机读”方式予以反映。
对于“信息断层”,省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曹丰平建议,应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囊括居民收入情况、住房信息、支出情况等信息,解决认定难、管理难等问题,同时要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减少暗箱操作。“当然,信息共享并不意味着职能部门能随时查看全部个人信息,毕竟个人信息属于公民隐私。”廖霆强调,应对每个职能部门的查看权限进行规定,确保涉及个人隐私权信息的解读和“刷新”,都应受到严格的监督和保护。具体方法可以是,公安部门统一制定“机读密钥”,规定每把“密钥”的使用权限及相应法律责任。
搭建共建共享平台是否可行?记者在采访省政协委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于桂时,他透露,早在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提出建设全国性统一信息平台,目前四川省正加紧进行这方面准备工作。“届时,想钻空子都难。”于桂认为,“信息断层”现象不是技术原因,而是体制障碍。“现在的科学技术,上天下海都行,建一个信息平台,有什么难的。”
新闻推荐
班次增多票价下调本报讯(封红梅李梅记者钟晓晴)车票从以前的13.5元变为现在的8元,班次更多,发车时间更准,车况更好……说起南溪至宜宾的城际公交,宜宾市南溪区的百姓有切身的感受。南溪的城际公交如何...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