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时,宜宾19岁的王万楹就将进入川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习,小伙子很兴奋,因为,他从没有系统学习过二胡,所有的技法全部来自于11岁时一位民间艺人的传授。而那以后的8年,他还靠拉二胡街头卖艺,养活了自己和患病的母亲。
□本报记者 吴晓铃
11岁曾街头卖艺
7月28日傍晚,王万楹来到宜宾市叙府商场门口。他熟练地摆好音箱,插上电源,试了两下音,二胡独有的深沉旋律流淌开来……这是他卖艺的一个点,因为“考上大学后,学费也得自己挣。”
王万楹10岁辍学,父亲去世,母亲又诸病缠身,家里生意渐渐中落。11岁那年,王万楹母亲外出时突然晕倒在翠屏山附近,被一位拉二胡卖艺的中年男子救起。听说这家人的不幸,这位名叫罗人志的民间艺人主动提出教王万楹学二胡,“即使以后没念过书,好歹还可以卖艺求生。”王万楹的妈妈感激地应允了。懂事的王万楹也立刻投入了罗人志的“魔鬼训练”:每天早上4点起床到翠屏山,练到上午9点。之后回家给妈妈做饭洗衣,下午再练5个小时。吃过晚饭,还要继续两小时的练习。王万楹没有任何二胡基本功,从坐姿、指法学起,4个月后,罗人志竟然让王万楹出师了——这个善良的男子,希望王万楹能够尽快自力更生。
就这样,王万楹把练琴的地方从翠屏山公园移到市区的仁和街口,那时,他快满12岁。第一次街头卖艺,小万楹害羞,怕遇到熟人。他在街口站了20分钟,一直低着头,就是不敢把琴拿起来。陪在一旁的罗人志不断鼓励,终于,他鼓足勇气拉了一曲 《良宵》。王万楹说,“记得那一天,第一次卖艺,拉得并不好,我挣了56元钱。”
辍学少年街头拉二胡的事被媒体曝光之后,学校免了王万楹的学费,他回到校园。白天,他去学校上课,晚上,还是上街卖艺。他母亲身体一直不好,这么多年,除了低保,母子俩的生活费就全部靠他卖艺的收入。
希望拿二个文凭
有一天晚上,一位中年男子被他的琴声吸引,不仅驻足良久,还点了一曲《江河水》。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在夜空,男子摸出一张百元大钞放到他的盒子里,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好好练,争取有朝一日不用街头拉二胡。”
“我相信,有一天会实现这个目标的。”王万楹自信地说。这个过早体味到生活之艰的男孩,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坚强,“实际上,就算在小学辍学的那段时间,我也从没想过不读书了。”那段时间,在家里的王万楹做完家务事,就借书自学。所以重新进学校之后,他成绩丝毫没有落下。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地参加二胡考级,最终在初三的时候考了二胡十级,完成了业余考级里的最好成绩。那几年,他频频参加各种活动,先后在宜宾市青少年艺术才华展示会以及宜宾酒都风情民间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
“学了二胡之后,我才发现音乐的世界无比美妙,因此常常想自己能够写歌就好了。”王万楹说,他从初中开始就想当一名作曲家,因此四川音乐学院成了他心中的圣地。今年5月,他从宜宾来到成都参加艺考,凭两首《战马奔腾》、《音乐会练习曲》,他获得了300多分的艺考成绩,最终顺利考入川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王万楹解释,“没报其它系,是因为这个专业可以让我拿到二胡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文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开贵记者钱晞钟晓晴)“泸州市新体操中心训练馆建成,我来剪彩。”9月11日,正在泸州业余体校指导小队员的中国体操男队总教练黄玉斌,在得知泸州将建全省一流体操馆时,高兴地承诺。中国体操男队...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