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 本报记者 陈四四
从宜宾市区出发,顺着长江往下游约3公里,清澈的南广河在此与长江交汇。一座古朴的古镇静静矗立江边,隔着长江与龙山相望。这,就是南广古镇。
据史料记载,从秦代开凿五尺道后,南广古镇就已经存在。数千年来,由于四川与贵州、云南间的货物往来要在南广转运,古镇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水陆码头。近日,宜宾市翠屏区准备重新规划打造南广古镇,以便更好地保护历史。
挂牌保护老建筑
一条曲折的青石板路顺着南广河蜿蜒,路边是一座座老房子。在一间打开的院门前,记者看到挂着一块保护牌,上面写着:“南江街34号民宅,2011年3月,宜宾市政府列为优秀历史建筑。”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三进四合院,全是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尹德成已经在这个院子中住了几十年,他告诉记者,老屋原是清代商人周汉清所建,新中国成立后分给好几家人居住。
相距不远的南江街30号民宅,同样是宜宾市挂牌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这个建于清代的四合院,过去是过往商人、船工休息的客栈,后来改为供销社旅馆,如今无人居住。
据相关部门介绍,南广古镇如今还有老建筑120座,面积3万平方米。古镇有两条主街,一条是南江街,老建筑多为四合院、签子门、高台阶、吊脚楼,是五尺道繁荣时商贾和官吏过往留宿之地;另一条即是沿长江的顺江街,街上大多是青瓦木墙建筑。此外,古镇还有一条兴隆街,留有古驿道(即五尺道)少数遗迹,以及南广搬运站旧址和南广老桥。
2011年,南江街的5号、26号、30号、34号民居和刘祖芳、刘志强、尚家民宅,及南广搬运站旧址和南广老桥被确定为宜宾市首批历史建筑物。
曾经的五尺道起点
据历史记载,秦朝以南广古镇为起点,开凿了五尺道,沿南广河至威宁,然后一分为二:一路经曲靖直抵昆明、大理;一路进入贵州经毕节,抵达盘江流域。相关专家考证,五尺道是2000多年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条官道。通向大理的那一路,经腾冲同缅甸、印度的道路相接,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又称 “蜀身毒道”)。由于道路平均宽度约合1.4米,故称“五尺道”。
南广古镇作为五尺道的起点,自然成为四川与云南等地交流的重要通道。
今年56岁的陈银安,是土生土长的南广人,他曾经是搬运工,专门在码头上背货。他告诉记者,古镇两头有上、下两个码头。由于南广河在古镇这一段,有大片石板滩,船只不好通过。于是,运送物资的船到达上码头后,搬运工将货物卸下,然后背着货物穿镇走1里多路,搬到下码头再上船起运。
榨子母码头是上码头,位于南江街南广河入长江口处,河口大石头上有水文刻度。“上世纪70年代,水还很深,还有几十吨的船在此装船。”陈银安说。
新闻推荐
预计今年增产35.4%,社会资本投入增长76.6%本报讯(记者钟晓晴)去年全省酿酒高粱面积破100万亩,达111.5万亩;今年,全省酿酒高粱面积再度提升,达151.3万亩。这是记者7月15日从在宜宾召开的四川省高粱产...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