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在建和建成投运的4条特高压线路中,3条源起在四川——
【序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川电出川就纳入国家“西电东送”的宏伟战略构想。这个梦想在经历了20年的艰辛历程后,终于在2002年5月有了突破:四川电网与华中、华东电网联网运行,四川水电进入跨区、跨省优化资源配置的新阶段。然而,更大的突破在2007年12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在四川宜宾正式开工建设,自此,四川电网步入了特高压时代。
7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蓉举行,这标志着继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安全稳定运行两周年、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后,源起四川的第3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进入全速建设阶段。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在建和建成的4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中,除新疆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其余3条都源起四川,在中国特高压的版图上,四川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源”点。
沿着时间向前追溯到2009年7月,履新伊始的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抒祥就将特高压确定为四川电网建设的重点。
这是因为,之前,作为山西省电网建设“主帅”的他,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工程——晋东南至湖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该工程于2009年1月6日成功投运。王抒祥深知,特高压对于一个地区的电网而言有着何其重要的意义。
“发展特高压电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能源政策,确保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技术创新意义。”王抒祥说。
之于四川,王抒祥更深知发展特高压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43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均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全省大小河流1300余条,被称为“千河之省”。水电资源在1万千瓦以上河流约850条,主要集中在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上,全国规划的13个大型水电基地有3个在四川省。
但由于四川水电大多处于西部高山峻岭之中,海拔高、地形地势险要,森林覆盖面大,线路走廊问题成为水电开发和外送的制约因素。而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等优点的特高压则有效地克服了这些困难。特高压工程和跨区联网工程的投运,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丰枯互济、水火互补的大规模资源优化配置,彻底解决四川丰水期有电送不出,枯水期缺电购不回的突出矛盾。采用特高压方式输电,不仅使四川水电得以外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四川作为在全国能源体系中重要的大能源基地的作用也将得以凸现。
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围绕这一目标,到“十二五”末,四川电网将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坚强智能电网;全力打造特高压和跨区跨省输电大通道,形成“两交三直”特高压线路与全国联网格局,建成“东接三华(华中、华东、华北)、西纳新藏(新疆、西藏)、北联西北”的电力交换大枢纽;通过扩大“川电外送”,接入和消纳5000万千瓦新增装机,构筑起“水火互济、购送灵活、交换方便、新能源上网高效便捷”的电力资源配置大平台,将四川电网打造成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支撑极和增长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随着滚滚江水自西向东流向几千里之外的将不只是江水,还有因江水产生的源源不断的电流……如果说坐落于川江上的座座电站是一颗颗熠熠发光的珍珠,那么特高压就是串起这颗颗珍珠的最耀眼的银线!
□许静图片由省电力公司提供
“源”起四川的第一条特高压>>>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曾创下18项世界第一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向上线)安全运行两周年,送电155亿千瓦时。
2007年12月21日,向上线在宜宾正式动工建设。在经受了雷雨、高温、大负荷等极端状况的考验后,今年7月8日,向上线实现“长周期、零事故”安全稳定运行两周年,系统验证了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系统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此前,国际上尚无如此高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长期安全运行的先例。
向上线起于四川宜宾复龙换流站,止于上海奉贤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8省市,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世界目前在运的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截至2012年7月8日,工程已累计输送电量155亿千瓦时,在四川水电外送、保障华东电网迎战用电高峰、缓解煤电紧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测算,向上线投运后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500万吨、二氧化硫20万吨。
【线路故事】
在四川电网的建设史上,向上线曾是一条“特字号”工程,四川电网也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最大的保障。
向上线四川段的架线是从8月份开始的,持续38—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使正常的放线施工都难以进行。长时间高温烈日下的工作,20多岁的棒小伙也吃不消,但是四川电网人就是用一种“夏干三伏”的精气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8月火热的骄阳下留下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不畏困难之外,四川电网人还集中了创新之智。采取了“倒角工艺”、“自制异型钢模板”等多种工艺,并投入巨资购买了各种先进设备,为向上线的成功投运立下了“汗马功劳”。
“源”起四川的第二条特高压>>>
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
相当于新建6个常熟发电厂
今年6月13日,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低端直流系统调试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该工程全线贯通,进入紧张的全线带电调试阶段。该项目投入运行后,将极大缓解华东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省迎峰度夏用电紧张局面。
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创新工程,也是目前已建和在建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输电能力720万千瓦。锦苏直流工程西起四川西昌裕隆换流站,东至江苏吴江同里换流站,线路总长约2059公里,4处长江大跨越段的长度约为11.43公里,途经四川、云南、重庆、湖南、安徽等8省市,工程总投资237亿元。
锦苏工程将大幅提高西部水电的东送能力,不仅将西部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极大缓解江浙经济发达地区的用电紧张局面。按照设计能力,工程将雅砻江流域的清洁水电,每年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约360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煤炭1680万吨。同时,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24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1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万余吨,有效减轻了华东地区空气污染压力,同时也节省了东部因电厂建设而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该工程实现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等的全面自主创新,不仅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而且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示范效应。
【落点声音】
江苏是经济大省、用电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缺煤、缺油、缺矿,能源供应一直比较紧张。目前江苏省内发电的拓展空间已近饱和,环境容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长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建有一座发电厂。锦屏—苏南特高压投运后,相当于在落点上新建了6个常熟发电厂,将大大缓解苏南地区今夏可能出现的用电紧张局面。——江苏省政府相关负责人
“源”起四川的第三条特高压>>>
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2014年建成投运
作为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配套外送工程,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源起四川的第3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起于四川宜宾双龙换流站,止于浙江金华换流站(浙江金华换流站于7月28日同时开工),途经四川、贵州、江西、湖南、浙江5省,线路全长约1680公里,工程总投资238.55亿元,额定输送功率800万千瓦,计划2014年全部建成投运。
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 “一特四大”战略,投资建设的又一条连接我国西南水电基地和东部负荷中心的能源大通道,是实施“川电外送”、服务西部大开发的民生工程,是实施国家能源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工程。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推动西部清洁能源的加快开发和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促进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缓解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和环保压力,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浙江地区输送清洁水电约4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煤12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400万吨。
与已建成的特高压直流工程相比,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工程输送容量更大,技术水平更先进,国产化水平更高,将进一步发挥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率的优势,是±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进入规模应用的标准化工程,具有重大的示范效应。该工程创新多、战线长、工期紧、任务重,沿线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途经重度冰区,重要交叉跨越多,建设难度大,极具挑战性。
【专家点评】
世界的特高压在中国,中国的特高压有3/4源起四川。随着国家电网 “疆电外送”、“蒙电外送”、西南水电外送等一系列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投运,我国的风能、太阳能、水能将被就地大规模转化为电力,输送到东部地区,实现我国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部相关负责人
新闻推荐
只要有外地朋友来访,宜宾南溪区的黄颖总会在KTV唱歌的时候,得意地放歌一曲《相聚南溪》。这是南溪2008年打造的原创歌曲,因为旋律优美、歌词利于传唱,很多南溪人都会哼上两句。如今,这些优美的歌曲已...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