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面皆是连绵高山,与云贵高原相接。从叙府经筠连到牛街是南丝绸之路东干道重要的一段,而武德就是道上重要的一个节点。
驿路过武德
从筠连县城至云南牛街沿途经过中和栈、古楼坝、隐豹关(卡子)、冒水孔、巡司场、巡司铁索桥、德迈坝、大石桥、武德场、小寨坝、上桥、蒿坝、热坝。乾隆《镇雄州志》载《奏准改设昭通府知事分防镇雄牛街》道:“镇雄牛街地方,地处适中,路通四面,广产竹笋”。清末李永和、蓝朝鼎义军就是从牛街攻入筠连的。从牛街往东,经小草坝、彝良到达昭通,往北,经水田坝,可达威信、镇雄,俱为川滇重要通道。牛街的位置十分重要,乾隆时清廷增设昭通府知事一员分驻牛街,处理相关事务。从叙府经筠连到牛街是南丝绸之路东干道重要的一段,而武德就是道上重要的一个节点。
巡司至武德的驿路大多被公路覆盖,至武德乡平安堡(现名共和村)时,见平安堡大石桥。此桥架在清溪河溪流上,已脱离了现在的公路,是直插武德的古驿道必经之地。大石桥贯通平安堡店子上和田湾头,桥为八墩七孔平板桥,长19米,宽1.44米,高1.6米,两侧无护栏,桥面铺以长2.2,宽0.7米的14块青石板,桥板距水面很低,桥板上有很深的人过马踏的磨痕,桥墩各由四块长1.4米,宽0.5米,高0.4米的石条铺成。桥头有大黄葛树一棵,树干上缠绕着红布条,有烧香膜拜的痕迹,黄葛树的巨大树冠把桥完全遮盖住,呈现古木森森的景象。但而今在古桥的上方又修了座水泥桥,水泥桥两方是两排密封式的水泥栏板。水泥桥下是古桥,但古桥的桥板已经被扒去了一半。
走过新桥,朝武德方向原有的古驿道断续残段已经全部被抹上水泥,成了村村通的摩托路径,经过当地人辨认尚可看出当初古驿道的路基。从平安堡大石桥至武德铁炉坡,就只剩下了铁炉坡下长不足100米,宽约1.9-1.6米的石板路了。铁炉坡还保留了当初的原貌。川滇古驿道绕上铁炉坡,穿过武德老街,下坡经过笋子行、田坝,沿香安溪往牛街方向逶迤而去。
武德场在武德乡吴家坝山坡顶上。站在武德场上梯田密布的吴家坝、德迈坝尽收眼底。而武德四面皆是连绵高山,与云贵高原相接。武德场也被人们称为吴家寨,现武德老街正街上还屹立着一座民国时期乡长张文久修建的碉堡,连同破败的老街也还显现着当初寨子的大体模样。清末民初武德场属于高县绥来乡吴(吴家坝)德(德迈坝)联保。民国二十四年建武德乡。武德历史上最大建制就是乡,但在清代、民国时期场上建有南华宫、万寿宫、禹王宫、黑神庙、川主庙等九宫十八庙。从这些会馆的名称,我们就可看出广东、江西、湖北、贵州和川内各地来武德商贾数量之多,历经岁月沧桑,众多庙宇大多不存,但广东会馆南华宫还在武德场的最高处巍然耸立,大殿内2人方可合抱的楠木大柱子和古老的封火砖墙完好无损,显示着在驿路畅通时代武德过去的繁华。
武德活在武德人的口碑中。
到武德赶场
农历逢一、五、八是武德的场期,旧时,附近沫爱、巡司、大洛瓦,小洛瓦,及筠连县城、蒿坝,甚至云南牛街的商贩都要到武德来赶场。武德本地除大米、花生、蚕茧外,可供赶场的人选购的物品较少,倒是道上来的马帮和力夫带来的货物引起人们的兴趣。从云南过来的客商带来了中药材和山货。其中最有名的是彝良小草坝的天麻和镇雄一带出产的笋干。小草坝的天麻在叙府药材市场上是抢手货。镇雄的罗汉竹笋干,质地细嫩,笋干烧鸡是川滇一道特色名菜,竹笋干很受客商欢迎。马帮和背帮带着货物到武德,形成了交易市场,货物在武德交易对于精打细算的云南客伙颇为划算,比之将货送到筠连、叙府,云南客要少走一长截路。盐巴也已经由力夫转运到武德,可由在武德卖了药材山货的客商运回云南去。
在山坡顶上武德老街成“T”字形,分布着一条横街和一条正街。往云南方向是轿夫、滑竿聚集之处的轿行,轿行的下面是田坝,开有几家马店。往巡司方向是铁炉坡,铁炉坡两旁搭了八、九个安了铁匠红炉的棚子,打马掌、打农具的“叮叮当当”声颇为悦耳。铁炉坡下也开了几家栈房。一到赶场时,上述路段和街道上都摆满了货物,到处是讲生意的客商和到街上赶场的当地农民。不赶武德场的马帮则从场上正街外侧从容穿过。一般场期,在上述路段竟聚集了两千多人,人山人海,煞是闹热。
武德这个场与其他乡场相比,一是,有轿行,来往客商,凡生意较大者,坐滑竿来往居多,武德在牛街和筠连两地之间居中,抬哪个方向的客人力夫俱可尽快赶回家中,以减少路途成本消耗,在武德设轿行也是得地利之便。武德的轿行,后来就成了地名,至今人们仍然这样称呼。二是,场期的武德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马店、客店俱满住客伙,马帮和背帮,若欲在武德赶场,就有人预先来联络马店、客店,称为”打前站”。马锅头空手先于马队到场上联络,背帮也有一人背货稍少,赶到武德。将栈房联系落实后,打前站的人再原路返回,去接同伙。马帮背帮到场上栈房后,栈房里的“帽儿头”干饭便可热乎乎地摆上桌子就餐。三是,从牛街到武德100里路,从武德到筠连75里路,只算短途,短途背帮走30里便需歇站,来赶武德场的背帮,背得重,背一趟要当长途背两趟。云南来的背帮不乏体格魁伟的汉子,背两三百斤是常事,更有甚者有背四百斤以上的。他们手拿一根木头杵子,歇气时垫在背篼底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莉萍)3月30日,筠连县川南新经济创业创新孵化中心新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产业发展为主,涉及餐饮技术创新、快消费品供应链、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6个新项目正式签约入驻,筠...
筠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筠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