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民表演节目的文艺队。本报记者 王宇 摄王德祥在和村上干部商量文化活动。本报记者 罗友莉 摄筠连各乡镇狠抓入户宣传,刹住“办酒席”的歪风。
蒋蜀均 摄唐宗远正忙着打扫飘落在桥上的竹叶。
本报记者 罗友莉 摄
□本报记者 罗友莉
这是一幅绘满嬗变的画卷。
三江六岸,八县两区,家家户户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嬗变。
嬗变的不仅仅是一组组漂亮的目标数据,一条条内畅外通的大道,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还有精神文明建设带给群众向上向善向好的新追求以及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聚集的脱贫攻坚正能量。
正民风
乡贤文化“智”引好风气
“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大多也是村上乡贤会的成员。”从刹住“办酒风”说起,刘立谈起了高桥村的乡贤会。2016年,高桥村开始筹备建立乡贤会,2016年12月18日,乡贤会正式成立。
“我们主要在安全、卫生、纪律、文艺等方面做好宣传工作,对卫生文明家庭进行表彰,颁发证书,现在村上的变化是看得见的。”乡贤会副会长王德祥今年已经73岁,被称作乡贤会的“总舵主”,尽管年事已高,但对工作的热爱,大家有目共睹。“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带动其他人,引导村上形成好风气。”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几十年的退休教师,王德祥在高桥村算得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村民十分信服,这也让乡贤会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我们选择的乡贤会成员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德高望重,只要有才艺,品德好,不限年龄,现在已经有160多人。”据王德祥介绍,乡贤会坚持以“党的领导、民事民治、补位辅助、规范管理”为原则,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通过会议参事、服务参事和活动参事三种方式,积极发挥“组织联谊、增进乡情,加强联络、听取乡音,聚财聚智、服务乡亲,组织乡贤、参与乡事”的职能职责。
余泽飞所在的文艺宣传队便是践行其职能职责较为出彩的一支乡贤队伍。
“平时我们会在广场上跳舞,排练,逢年过节或者村上有啥大事小事,只要说一声,我们都会去表演。”作为文艺宣传队队长,余泽飞告诉记者,自乡贤会成立之后,文艺宣传队显得忙碌了许多,也规范了许多。“会有人管、有人问,队伍也越来越好。”余泽飞说,村上除了文艺宣传队,还有环境卫生清洁队、乡风文明督导组、矛盾纠纷调解员等队伍。正是乡贤会的统领,高桥村风气越来越好。
“从全市来看,可以说乡贤文化都在一步步的回归,并且发挥着自己的道德力量,滋养着大家的主流价值观。”对于“乡贤文化”,王德祥一针见血,“说远一点,道德好了,精神富裕了,扶贫工作开展就容易多了,生活慢慢也就好了。”
树新风
“人人愿为”构建好风景
“亲帮亲,邻帮邻,邻里和,胜远亲.....”、“庭院整洁,规划合理;路面平坦,整洁卫生……”在宜宾县喜捷镇新民村,其村道上随处可见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的“三字经”以及村容村貌整治“四字歌”。
“村上建设和发展到今天,是村民‘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结果。”吴茂桥是新民村的村支书,做了十几年的村干部,他对村上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修桥、修路、发展产业,我们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不会有等靠要的想法。”吴茂桥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前往村民自己修建的钢筋桥走去。
到达钢筋桥的时候,今年63岁的唐宗远正忙着打扫飘落在桥上的竹叶。穿桥而过、水声潺潺,唐宗远、唐文志、唐权、唐元硕四户家庭就住在钢筋桥的对面,而在此之前,钢筋桥的前身是一座石桥。
2011年,四户家庭自发组织起来,耗时大半年,花费了三万余元修建起了一座石桥。由于当时设计不合理,2013年石桥垮塌。“一块一块的石头都是我们几家人去山湾那边肩挑背扛过来的,离现在铁桥这里有500多米远。”唐宗远说到垮塌的石桥时,十分惋惜,嘴里还念念不忘那些浸满了几家人汗水的石头。
今年2月份,唐文志、唐权专门从云南购得二手建材,请有经验的师傅设计了桥身,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花费两万余元,又修出了一座宽敞结实的钢筋桥。“自己的事情能自己解决是最好的。”涂华会是唐文志的妻子,对于两度修桥,涂华会十分支持几家人的决定,“我们几户都是唐家人,但不是内亲,不过每次决定大事都会一起商量。”涂华会说。
管窥一斑,“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当、敢干”的思想早已渗透到新民村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唐家修桥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如今,新民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成片种植特色茵红李1500余亩,同时依托观光农业特色产业茵红李园区,扶持和打造以农家乐为重要载体的乡村旅游。“我们最终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格局。”吴茂桥说。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无论是高桥村关于红白理事的村规民约,还是扎根本土的乡贤文化,或是新民村的“三字经”以及“四字歌”,无不彰显着宜宾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和蓬勃发展,可以说,文明新风正引领人们阔步行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上,吹拂着宜宾广袤大地。
刹歪风
村规民约“规”出好风采
筠连县蒿坝镇高桥村的刘让洪早在两个月以前就已经将搬家的日子定在了六月初二。“当时想着要搬家,还是多期待大家一起闹热闹热,最后因为村上红白理事会的劝说,也就没有办。”离搬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7月4日,刘让洪说起这件事,平静且理智。
“我们家10多年没有操办过事,结婚、生小孩都没有,想着搬家一定要办一下。”刘让洪说。由于高桥村的村规民约上有明确规定,喜事新办从简,刘让洪和家人商量后,便向村上递交了申请30桌酒席的书面请求,而在申请递交上去不久,《筠连县进一步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的指导意见(试行)》出台,高桥村随即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整治“办酒风”。“村上干部和理事会的来给我做思想工作,人情来往确实凶,我想着不办也好。”刘让洪告诉记者,如果能够刹住办酒的风气,对许多人来讲都是好事。
从最开始的抵触到之后的理解,再到现在的支持,刘让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的人情钱花费了1万多元,今年至少要减少5000元,想到心里就觉得轻松多了。”确实,这对于还有4个孩子正在读书的家庭而言,刘让洪需要把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
“我们严禁操办或变相操办婚丧嫁娶以外的一切酒席;严禁利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或借机敛财......”高桥村村支书刘立告诉记者,在高桥村红白事村规民约细则上,明确了除婚丧嫁娶以外无事酒,其效果立竿见影,像刘让洪一样“刹住”办酒席的村民不在少数。
据刘立介绍,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在农村,满月、升学、乔迁、当兵等大操大办酒席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村民都想着如何把随出去的礼金“捞回来”,办酒席的名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奇怪。“有的村民是没有钱也要办酒,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刘立说,现在有了关于红白事的村规民约,就有了名正言顺抵制“无事酒”的理由,通过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的宣传以及规劝,肯定能刹住“办无事酒”这股歪风,作为去年退出的贫困村,也一定能展现出精神文明、产业发展的新风采。
“村规民约的制定要坚持村民主体、依法建设、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原则。”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村规民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不断加快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切实推进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积极化解社会基层矛盾和问题,努力引导村(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对于脱贫攻坚而言,从精神层面聚集了积极向上的能量。
新闻推荐
省高院发布脱贫攻坚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本报记者曾晶菁本应用于贫困村“农家书屋”建设的2万元扶贫捐助款,被村主任领取后进了自己腰包。虽然数额没有达到贪污犯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但由于...
筠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筠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