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叙州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珙县新闻 > 正文

珙县成立农民文化理事会 破解文化供需不匹配难题

来源:四川日报 2018-10-23 06:08   https://www.yybnet.net/

□曹洋 本报记者 黄大海

10月22日傍晚,珙县珙泉镇新建好的活动场地上,不少村民正在伴着音乐跳广场舞。“原来的文化站活动中心空间小,现在这2000多平方米的露天演出场地修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这里活动下筋骨。”珙泉镇农民文化理事会理事长陶友昌说。

农民文化理事会是起源于珙县珙泉镇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经过四年的发展,如今,珙县的农民文化理事会不仅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还通过了全国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专家评审。

为何要成立农民文化理事会?近日,记者走进珙县进行实地探访。

供需不匹配 资源被闲置

珙县教体文广局副局长罗允伟回忆,2014年以前,珙县的乡镇文化站大多是空牌子,“17个乡镇仅有6个文化专干,政府主导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效果也不好。村民想看什么、有什么意见,政府部门都不知晓。”同时,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文化站内的音响、图书、乐器等设备被闲置。

“乡镇文化站的运营成本也不低。”罗允伟还介绍,在阵地拓展、设施更新采购方面,一个文化站一年的运营成本约为5万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村民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提档升级。

“原来看一场电影就高兴得很。现在有电视、手机了,就想多参与一些活动。”珙县玉和苗族乡凤凰社区村民马宗华说。

“日子好了,村民不再满足于看一两场演出,而是想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来。于是,不少村民自发成立了书法、广场舞等兴趣小组。”罗允伟介绍,但由于场地、经费、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兴趣小组不能很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

一边有阵地、无人员,一边无阵地、有人员。这样的局面,一度让珙县的基层文化活动陷入困境。

活用资源 从“办文化”到“管文化”

如何破解这一尴尬局面?珙泉镇走出了第一步。

2014年,珙泉镇组织文艺爱好者,探索成立文化理事会。“政府把文化设施、设备、经费等交给理事会管理使用,文化部门则由‘办文化’转向‘管文化’。”罗允伟说。

在理事会的带动下,珙泉镇每月都有一到两场文艺演出,村民们可以当演员,也可以当观众。演出内容上,理事会不仅加入了耍牛儿灯、扭扁担等传统文化项目,而且还“老调新唱”,在传统的山歌中融入了新元素。

这一做法一下提高了珙泉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人数,而珙泉镇文化站也在当年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文化站”。

目前,珙县17个乡镇均已成立农民文化理事会,吸纳各类社会文化团队230多个,各类演艺人才3300余人。

新闻推荐

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将开幕 宜宾表演团队排练忙 同跳竹竿舞 把苗族生活搬上大舞台

同跳竹竿舞 把苗族生活搬上大舞台

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珙县成立农民文化理事会 破解文化供需不匹配难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