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仕龙 罗沾
清晨,宽敞的村级活动广场,干净整洁的廊道,郁郁葱葱的花卉树木,紫红色的三角梅,浅红色的蔷薇,红色的玫瑰,争奇斗艳;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地散步。“这两年的变化太大,我简直不敢相信!这要归功于第一书记李玉珂!”高县庆岭乡桥坎村党支部书记秦培刚感慨地说。
“2015年,桥坎村脱贫44户179人;2016年,桥坎村脱贫49户,146人,实现整村摘帽脱贫……”简单的数据背后,是李玉珂带领全村干群奋力拼搏的艰辛和丰硕的成果。
五访五问 “门外汉”虚心拜师
2015年8月,李玉珂到庆岭乡桥坎村任第一书记。“走马上任”才3天,李玉珂接到组织交给的任务:用一周时间熟悉全村贫困户情况。
第一次群众大会,李玉珂用普通话在自我介绍时说了四句话:外来女婿、娃娃书记、资源丰富、脱贫致富!从此,桥坎村群众记住了这个说普通话的“娃娃书记”。
李玉珂深知,真心实意才能赢得村民的支持认可,要想当好第一书记,就得先当好学生,拜农民群众为师,拜党员村贤为师,拜乡村干部为师。驻村后,他就以“访贫困户问衣食冷暖,访上访户问事情原委,访返乡户问就业现状,访产业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党员老干部问发展良策”的“五访五问”工作方法迅速了解全村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方案、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
利落、干练、谦和、思维敏捷,这是李玉珂给当地干部和群众留下的印象。
建家立业 让贫困群众看到希望
说起李玉珂,该村8组贫困户黄志均竖起大拇指:“没有李书记,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2015年8月,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黄志均,告别了栖身多年的土坯房。同时,李玉珂帮他规划发展,给项目给资金,黄志均养了4头猪。
住上了好房子的黄志均看到了生活的奔头,主动提出创业发展。今年1月,李玉珂帮助黄志均协调小额贷款5万元,开办床垫加工作坊。5月31日,黄志均作坊开工了。
修好房子,还得有致富产业。但桥坎村地少人多,如何破解群众增收“瓶颈”,成了摆在李玉珂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调研走访,充分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李玉珂提出发展“养猪、养鸡、养蚕”的“三养”短平快项目。在长远发展上,他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优质柠檬440亩、花卉苗木240亩、银杏220亩、葡萄园50亩;其中,柠檬涉及全村106户贫困户,实现贫困户扶贫产业全覆盖。同时,李玉珂还动员52户贫困户流转土地100亩,协调业主让贫困群众在园林打工。(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银燕)为了进一步增强地税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近日,高县地税局特别邀请省纪委派驻省地税局纪检组调研员郑树荣到该局开展廉政警示专题教育。市地税局监察室相关负责人、高县地税系统的干部职...
高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