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陈德
繁荣文化事业。
做强新兴产业。
扶大龙头企业。
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蒋文戈 摄
2版
回溯:2011发展振兴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灾后重建胜利完成,发展振兴步伐加快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投资拉动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民主法制稳步推进,政府建设得到加强
★全市竣工重建项目5460个,占99.5%;完成投资1568亿元,占99.9%。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亿元,增长1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22%;
★财政总收入256.9亿元,增长37.1%;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42.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
展望:2012催人奋进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
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着力优化政府服务
建设法治诚信政府。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监督于实施过程。
建设务实创新政府。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要求。大力倡导“四个一流”,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努力推动全市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快节奏落实,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创造性解决。
建设服务高效政府。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追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建设全省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做到发展不缺位、行政不错位、管理不越位。
建设清正廉洁政府。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准则。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规范行政权力运作,在财政资金使用、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出让、行政审批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和权力制约机制。
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增强产业竞争新优势
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做强”双向驱动战略,狠抓一批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实施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层次、产业配套三大提升,推动装备制造业由制造向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复合发展升级,化工行业由资源消耗向循环利用、生态环保升级,食品行业向质量安全、精品名牌方向升级。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用好引导基金,按照“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思路,集中力量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五大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战略产品,构建和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抓好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粮油生产核心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稻、双低油菜、烟叶、中药材等八大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抓好现代农业集中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搞好农产品营销和流通,鼓励创建农产品品牌。扶强扶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科技和金融支农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型、观光型和外汇型农业转型发展。
认真落实服务业扶持政策,强化要素配置、功能分区和项目带动,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层次提升。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相促进,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工业设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坚持产业与功能互动,抓好现代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国家战略,加强前瞻布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技术创新引领工程,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抓好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科技中介组织发展。
路径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加强科技创新
2狠抓中心城市建设 带动城乡发展新突破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坚持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市区联动,健全管理体制、推进机制和协调机制,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旌东新区“起步区”实施城北、双东、寿丰、永兴四大组团建设,亭江新区着力抓好石亭江两岸生态整治、土地整理、道路建设和八角井集镇改造。
坚持组团城市发展,提升规划建设标准,大力推进5个县(市)中心城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核领跑、多片崛起”组团城市群发展格局。加大城镇道路、公交、供水、供气和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域城市功能。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集聚,提高县域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围绕构建成德组合型交通枢纽的目标,加快成绵高速复线、成德南、成都二绕等高速公路以及成绵乐客运专线、成兰铁路等过境通道建设,抓好天星、旌江、中(江)金(堂)快速干线建设,为连接成都都市圈、融入成渝经济区打牢基础。做好成都经济区环线(遂德阿高速德阳段)高速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绵茂公路、广青公路三期工程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市区南北汽车站,实施国道108线示范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度和网络化水平。大规模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全域灌溉试点和现代化灌区建设,启动人民渠支渠改线和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沱江干流防洪、节水改造、主要江河堤防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华强沟水库、八角水库。
路径
◆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强化交通水利等设施建设
3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添经济发展新活力
强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的确权颁证。搞好土地整治,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抓好清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新农村综合体全省示范点工作。在旌阳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逐步转移农村人口。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土地流转平台,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学习借鉴成都等地经验,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扩权县试点工作,坚持工业强县、统筹城乡、突出特色,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
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快金融开放步伐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引进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证券等公司到德阳设立分支机构。灵活运用BT、BOT、TOT等融资方式,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上市融资。
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确保到位内资450亿元,利用外资1.8亿美元。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理念,把握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工业园区招商、专业化招商,深化厅市合作,提高招大引强的成功率。抓好西博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的推介及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
积极对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天府新区规划,按照“双核五带”的区域布局,主动加强与成都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建,重点在规划、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功能区、公共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接力度,提高合作效率。务实推进成德同城化进程,主动对接成都、配套成都,实现优势互补和政策叠加,借势借力发展。继续深化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国际区域合作。
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份额,完成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承包工程、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做好海关、检验检疫局筹建工作。
路径
◆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深入拓展区域合作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4突出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富民惠民新水平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措施,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工作。抓好重大项目人力资源招募、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推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强化社保基金监管。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由补缺型向普惠型发展。建立殡葬保障制度。积极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支持慈善和红十字事业发展。
坚持按需建设、保障供给、应保尽保,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帮助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解决住房困难,建设公租房6000套、廉租房96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640户,改善2.9万居民居住条件。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开展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试点。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全面推行安置房统规统建。深入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改造农村D级危房5338户。
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制定扶贫开发规划,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大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扶贫资源,推进产业培育与发展,抓好小区域连片开发。实施灾区发展振兴规划,抓好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和扶贫帮困。扎实做好移民帮扶工作。
路径
◆努力扩大城乡就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加强城乡住房保障◆抓好扶贫开发等民生工作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营造城乡发展新环境
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加快化工、建材等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大力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推广使用节能新材料、新产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结合森林城市创建,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森林资源。全力修复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与管理,深化重点小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开展河道生态建设。加强恶臭、噪声和餐饮油烟污染控制,持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切实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贯彻落实《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巩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成果,深化“五乱”整治,搞好城市风貌塑造、乡村和交通干线风貌治理,进一步美化城乡环境。推进城市精细化、优质化、网格化管理。实施道路畅通工程,保障居民出行便捷通畅。
路径
◆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深化环境综合治理
6切实抓好社会建设 打造和谐德阳新亮点
围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强优质高中建设,巩固提升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推进全国高等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省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东汽精神和感恩奋进文化,培育新时期德阳精神,加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打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抓好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孵化园区建设,引导、扶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文化龙头企业。
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596”工程,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着力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促进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应急服务管理水平、增强群众安全、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路径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抓好社会管理创新
新闻推荐
2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召开2014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该委副主任马晓伟在会上表示,接下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这一改革需要争取医保等相关保...
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