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宜宾 今日南溪 今日江安 今日长宁 今日高县 今日筠连 今日珙县 今日兴文 今日屏山 今日叙州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今日长宁 > 正文

节约 身体里的另一种盐

来源:宜宾日报 2019-11-28 00:57   https://www.yybnet.net/

□周华聪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出来工作之前一直生活在长宁县龙头镇一个叫连丰的村子里。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连丰这个村子的名字是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希望谷物年年得以连续丰收之意,在这纯朴敦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里生活,使我懂得物质的珍贵性与有效性,加之少儿时的家境贫寒,祖辈父辈的辛劳与节约血液一般渗入我的体内,节约就如同我身体里的盐或铁,使我的成长不能离开它。

先说说我的祖父吧,他的故事有点像电视上的情节,他的成分是贫农,他是家里的长子,以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为了生计,他八岁就不得不去给地主家看牛以便混一口饭吃。在地主家,他住的地方就是牛栏旁边的一堆稻草,他的餐桌就是一个小木凳,他每天与那条老牛同吃同住。每天对他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吃饭了。由于祖父所帮的地主与他还算较近的本家,且地主为人还算大方,所以祖父每天还算能够吃饱饭。地主家离祖父家较近,祖父每天都只吃一个半饱,把节约下来的饭用一张荷叶包好,抽空就送回家去给弟弟妹妹吃。以致他后来每一次回家,弟弟妹妹马上拿出一个碗迎上来。而祖父呢,去放牛时在山坡上去采摘野果子吃,把肚子另一半空隙的地方尽量填饱一点。所以后来他带我们上山去,他几乎能叫出山坡上每一种野果的名字,还说哪些可以猛吃,哪些可以吃一点,哪些有毒一点都不能吃。这样的生活状态下长大的祖父,虽然不知道节约这个词怎么写,但他知道节约下来的物品,包括食物,他能够赋予更多的意义。

成年后的祖父不再为地主放牛了,与我的祖母共育了六个子女,在他们那个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年代,他在辛苦劳作供家养口的同时,特别注意对子女的勤俭节约教育,让人深感惊奇的是:根本就没有读过书的他,在教育他子女时竟从口里蹦出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句子。且给子女解释一个人要怎样懂得节约。教他的孩子们背“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关于节约的名言与诗句,是他的子女们接受的最初的启蒙教育,而且他对子女的教育不只是停留在说教上,他也用他的实际行动进行实践着,比如孩子们吃过饭后剩下的或者掉在桌上的饭粒,他是一粒也不会放过的,他只要一看见就捡来送到口中。倘若那时有哪个孩子不听话,有意倒掉一点还可以吃的食物,这个孩子挨一顿凑是毫无疑问的。他们那时为子女添制新衣,一定是先给老大买,等老大穿不得了,又把这件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过了是老三穿,这样一直传递下去。轮到最小那个孩子穿时,衣服早已不再有最初的原色了,补丁重补丁,使衣服厚重了不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他的六个子女骨子里从小就有了勤俭节约的本性。甚至觉得节约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如同我们每个人自出世之日就会哭泣一样。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

再说到我的父母,父亲与祖父生活的年代相比,社会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质条件相对好得多了。土地已属于集体了,劳动的性质也变了,是为了集体与个人了。在这样的历史转型期,父亲在祖父教育下的勤俭节约的本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父亲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在遵循节约的原则去计划,去实施。这样,既节约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让我们三姐弟在基本温饱的状态下度过了还算幸福的童年,又在我们三姐弟心中播下了节约的种子,让我们把这美好的品质传承下去打好了基础。我的母亲同样来自一个贫苦家庭,与我父亲有着同样的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我儿童记忆中,她从没有好好耍过一天,每天都在为我们那个小家劳作,操持。为了让我们三姐弟过得好点,她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在每天的田地里劳作归来后,从不闲着,手上总要找点活计做。上半年,她在家闲之余爱编织斗笠帽卖,下半年把山坡的红薯挖来熬糖来卖,不管是卖斗笠帽还是卖红薯糖,都要天还没亮就起床,走一二十里的泥泞路到街上去卖,等卖完回家时,天早已黑了,当时的母亲,根本舍不花几角钱座车。待晚饭后清点那一角、两角、五角的毛票时,母亲一天的劳累是乎都消失了,她心里在盘算着,多少钱准备买种子,多少钱准备买肥料,多少钱要留起来作老大,老二的学费……

现在,我的祖父早已去世,父母亲都已年迈,家也由原来的村子搬到了一个小县城。此时的生活与父母亲年轻时代的日子相比,早已今非昔比了,但他们那节约的本性依然存在,母亲不仅在我家楼顶上挑土造了一块地,种上了一些蔬菜,葡萄。还在地面上的空间里悬空钉了一个鸡笼,喂了一群鸡。平时,他们买菜之余也要农贸市场捡拾一些散落和菜叶喂鸡。她说这样种出的菜绿色、环保,吃着放心。喂养的鸡没有吃饲料,吃起来更健康。在家里,他们平时也特别注意水电气是否关好了,有没有跑冒滴漏现象,还经常教育我那读初中的儿子说,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

是啊!节约何止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它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华夏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节约的民族,历史上的关于节约的名人故事,名言诗歌数不胜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诫子书》里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等,这些堪称经典节约名言的故事与诗句,早已溶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已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行动指南。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家宝,也事关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大计。任何一种财物,无论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自己个人的,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意浪费就是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不仅不是大方,而且是一种犯罪,是可耻的。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让节约从小事做起。

新闻推荐

长宁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期办结率100%

晚报讯11月25日,笔者从长宁县行政审批局和非公经济发展局获悉,今年以来,县级各部门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按期办结率10...

长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节约 身体里的另一种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