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点
□本报记者 钟振宇
6月18日,本报记者就余震频发等问题采访了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杜方研究员。
记者:这次地震为什么产生了较大破坏?
杜方: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构造上位于相对稳定的华南块体(扬子准地台)内。该区域分布多条小规模次级构造,震区50千米范围内地表无大规模区域性活动断裂,发生大地震的能力有限,这次地震属该区域有历史记载的最大地震。
从原因看,地震活动具有“活跃—平静—再活跃”等周期性规律。四川上世纪70年代处于地震活跃期,之后四川区域7级以上地震平静32年。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再次活跃,川东南也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地震。因此,这次地震是该地区的地震孕育地质环境和构造运动决定的,属自然规律。
地震的破坏性和震源深度密切相关。这次长宁6.0级地震属浅源地震,自然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记者:为什么余震发生频率较高?
杜方:长宁一带的地质构造规模小,但多条次级断层纵横交错,这是引起余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总体看,这次地震属常见的“主震+余震”型地震。这些频发的余震都在正常余震活动范围内,公众不必惊恐。目前,当地主震已处于衰减状态,但不排除出现一定的余震起伏活动。
新闻推荐
国家医疗卫生应急专家组驰援震区 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屈婷)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首批国家医疗卫生应急专家组共9人已驰援四川长宁震区,并已...
长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