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华
“景城一体”建设,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在新型城镇化视野下,充分利用目的地资源、文化、产业优势,通过景城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在宜宾打造现代旅游经济强市背景下,长宁县以实施“景城一体”战略为突破口,在景区打造、县城提升、通道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挖掘、旅游富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力推进现代旅游经济强县建设,争当现代旅游经济强市排头兵。
立足优势资源转化
明晰“景城一体”发展思路
长宁县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富集、交通区位优越,具有“景城一体”发展的良好条件。全县森林覆盖率58.95%,有大小景区景点110余处,其中核心品牌蜀南竹海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获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景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等荣誉称号。长宁县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四川旅游强县”。县城是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距蜀南竹海景区18公里,距国家AAAA级景区七洞沟16公里、AAAA级标准景区蜀南花海20公里。成贵高铁在长宁县城建站并将于2019年通车,宜泸渝、宜叙高速在全县有7个互通出口。
推进“景城一体”建设,有利于资源整合,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极。立足生态、资源、文化和产业优势,充分整合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企业、产业政策,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打造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旅兴城、以城促产、景城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推进“景城一体”建设,有利于资源转化,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把长宁全域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建设,以蜀南竹海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为核心品牌,带动周边景区、景点同步发展,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进程。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现代化、特色化进程,完善旅游功能,形成长宁“竹海之都·养生长宁”特色城市品味。
推进“景城一体”建设,有利于优势互补,增强旅游品牌效应。对区域内品牌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统一管理、统一营销”,促进区域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区域空间旅游承载能力和品牌效应,放大竹海旅游品牌效应并形成川南旅游核心支撑,全力打造国际竹生态旅游文化目的地。
着力“景城一体”三大抓手
推进景城共建共融发展
着眼于“精”,打造一流景区。用战略思维打造景区,跳出“门票经济”,在组织管理、运营销售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将工作重心放在打造旅游品牌、带动产业发展上。一是打造核心品牌。把蜀南竹海创国家5A级景区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景点开发及提升打造、产业发展、智慧景区建设,确保201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以蜀南竹海核心品牌辐射全域,抓好七洞沟景区深度开发,推进蜀南花海、竹石林、佛来山创建国家4A级景区,倾力打造国家级景区群,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力争到2021年,接待中外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200亿元以上;建成国家级旅游景区10个以上,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以上。二是丰富旅游业态。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旅游+”行动,构建以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康养康体、低空飞行、水上旅游等业态。积极推进“宜长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田园综合体,培育三产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办好龙舟节、梨花节、樱花节、春笋节等旅游主题活动,形成“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旅游发展格局。三是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在成贵高铁长宁站前广场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游客信息中心,实现县城广场、宾馆酒店、国家级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城镇WIFI全覆盖,重要旅游道路沿线4G网络全覆盖。以互联网应用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服务效能提升,引导有关涉旅单位等与知名旅游服务平台合作,实现“吃住行游购娱”智慧服务。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优化社会治安环境,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等机构,强化旅游秩序监管,让游客游得安心、游得放心、游得舒心。
着眼于“靓”,建设美丽县城。一是完善县城旅游功能。把县城作为一个景区进行规划打造,按照“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定位建设美丽县城,强化县城“大竹海旅游圈”游客集散、消费娱乐、后勤保障地功能。在城市建设中统筹配套旅游要素,加强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公厕、旅游街区等建设,加大公园、广场、自然山体升级改造力度,提升县城绿化亮化水平,扮靓县城形象。二是提升旅游城市品位。将旅游规划作为上位规划,形成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实施好宜居县城公共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抓好高铁新区建设,在县城重要节点规划打造地标建筑,将旅游景观和特色文化渗透到城市街区、建筑,形成“竹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景城同游”方式。深入推进国卫第三轮复检、国家健康县城创建工作,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文化。三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积极探索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智慧城管模式,维护旅游城市形象。
着眼于“融”,推进景城共建。一是景城互联互通。统筹推进成贵高铁(长宁段)、宜叙高速竹海连接线、古下路、开佛—宜叙高速梅白出口等项目,加快推进县城高铁站—宜叙高速竹海连接线—G547旅游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配套骑游道、绿道、观景(亲水)平台等设施,串联安宁古镇、十里淯江、蜀南竹海等景区,构建“旅游县城—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新村”四级旅游交通网络。二是景城功能互补。在景城同步推进星级酒店建设,力争新建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2家以上。鼓励发展主题酒店、民宿客栈、森林人家,探索发展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养生主题社区,培育新型住宿业。规划建设安宁古镇、竹海风情小镇、龙头温泉小镇、双河凉糕小镇以及旅游购物中心,形成蜀南竹海山上观光度假、山下休闲娱乐的旅游格局。三是景城环境相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做到景区及旅游通道沿线景观自然化、生态化,大力推进绿色旅游。
拓展“景城一体”外延内涵
打造现代旅游经济强县
抓产业融合,力促“景产一体”。一是促进农旅融合。推进宜长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现代林竹产业风景示范区”“现代畜牧产业园”,加快推进五粮液绿色酿酒专用粮基地、“中国甜村”等项目,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整合各类资金、政策,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融入旅游要素,因地制宜打造果蔬采摘、特色水产养殖和乡村农事体验等农旅基地。二是促进工旅融合。抓好双河竹食品园区建设、百亿优质肉牛综合开发和正邦循环农业生态园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游。与中国竹产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深度开发竹笋、竹荪、竹工艺品、金丝楠木等特色旅游商品。三是促进旅游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特色餐饮、娱乐休闲等商业街区,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康复医疗等旅游业态。推进新文体中心建设,办好全国桥牌邀请赛、全国热气球锦标赛等赛事。邀请中国科协、影协、文联等行业协会到景区开展年会、科研等活动,吸引大型会展、大型会议、企业年会等到长宁举办,引领消费潮流。
抓文化挖掘,力促“景文一体”。一是发展竹文化游。打造大型竹文化实景演出,形成旅游文化新名片。组建蜀南竹海文创研究所和竹产业孵化园,深度挖掘竹文化内涵。加大与国际竹藤组织等对接力度,倡导成立中国竹海联盟,举办国际性竹文化论坛以及竹商品、竹美食、竹工艺创新大赛,提升竹文化影响力。二是发展传统文化游。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川南民俗文化内涵,推进车车灯、虫虫歌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满足多层次旅游需求。三是打造文化旅游商品。围绕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打造旅游商品,围绕特色农产品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让游客在购物中体验长宁特色文化魅力。
抓群众增收,力促“景民一体”。一是打造蜀南竹海景区“景民一体”发展示范。严格执行《核心景区农房管理暂行办法》,认真编制、实施竹海景区楠木村等6个新村规划,建设旅游产业新村。围绕竹根雕、竹璜工艺等竹工艺和金丝楠木工艺等培育大师级人才,形成人才梯次结构和完整产业链条。二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引进工商资本投入旅游产业经营,探索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坚持农旅结合、产村相融,鼓励开发特色餐饮,支持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商务酒店、民宿客栈。三是提升旅游脱贫技能。开展旅游扶贫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旅游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四是推进旅游创业就业。用好3000万元∕年的全域旅游发展基金,执行旅游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电价同价政策,撬动民间投资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产业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模式,让景区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实现脱贫达康。
(作者系长宁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新闻推荐
宜宾市宏周矿业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号:91511524595076337X)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并成立了公司清算组,清算组负责人为:周佐全,清算组成员为:周佐全、陈谦、李舟。请公司债权人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45日...
长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