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长宁新闻 > 正文

宜宾文化人 阎冰:以影像穿越时间隧道

来源:宜宾日报 2017-06-20 04:07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大运河宁波段入海口古炮台 新疆米兰古国遗址河南南阳。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

□ 记者 付莉

名家档案

阎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创作专业委员,宜宾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家”。编导的纪录片《寻吟东巴》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编导的《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获四川金熊猫节亚洲制作提名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编导的《文博大家曾昭燏》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巴蜀文艺奖。《英雄壮歌》《英雄战士徐洪刚》获国家电视节目一等奖,《遥望合江门》获国家社教节目三等奖。

三江交汇,水流和缓。

江畔,三角梅盛放,行人或倚栏而立,或信步嬉戏。

这是2017年6月的戎城,记者和阎冰之间氲氤着清茶的淡香。

——这样的影像恬淡和美。

而时光流转,地域切换。

枯树、蓝天,灰墙。

城墙上,茂密的灌木和草丛,无路可辨。勇士们只能用眼去打量,用脚去征服。

这是2016年北京郊外的野长城,横亘在前的是近乎垂直的天梯和断崖,让人不寒而栗。

——这样的影像艰险沧桑。

不同的影像,不同的经历。历史不能重演,但历史能通过影像再现。阎冰正是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着岁月,解读着历史。

缘起 偶然扛起摄像机

从宜宾学院汉语言专业毕业的阎冰,青春洋溢,踌躇满志,一边教学育人,一边勤学苦读。

而当四川教育学院政治教育本科录取通知书寄到他手中时,他却犯难了。因为与此同时,他有机会调到市里工作。

一面是孜孜以求的学业,一面是良好的工作环境,阎冰选择了前者——学业能拓展知识结构,相信以后自己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1987年,阎冰学成归来回到长宁县中学继续教书。在他的精心浇灌下,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他教学的班级政治成绩名列全市前茅,最低分也达到87分。

对教材烂熟于心,每个知识点的分析都能信手捻来的阎冰陷入了新的困惑:前路一眼就能看到底,自己的人生如何演绎得更加精彩?

1992年,“到宜宾电视台来吧。”朋友偶然的一句话,开启了阎冰全新的人生。

阎冰一直酷爱纪录片,在条件所限无法播放纪录片的年代,他整段整段给学生朗读纪录片解说词。他明白,这一次,航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挑战”是阎冰词典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一次,同事请他帮忙,做一条七八分钟的专题片。没想到,一直在电视台从事办公室工作的阎冰,居然做得像模像样,深受好评。新闻部主任找到他:“愿意到一线扛摄像机,跑新闻吗?”

梦想一步步靠近。

第一次到南溪采访,从农业田间管理到减轻农业负担,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两点半才吃上午饭,这一天,阎冰拍了八条新闻,其中六条上了四川电视台。

凭藉对新闻的敏锐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阎冰采访报道了大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闻。徐洪刚事迹的拍摄,就是他参与采访报道,制作了《英雄壮歌》《英雄战士徐洪刚》等节目,获国家电视节目一等奖。

艰险 沐风栉雨勇向前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中国李庄》展示了“一次野蛮残暴的侵略,一曲文化抗战的颂歌,一个赤诚报国的古镇,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继它成功上映后,电视台萌发了拍续集的念头。但,谁来拍?

挑战无止境。在新闻报道领域做得游刃有余的阎冰,又一次放下了得心应手的工作,做起了纪录片拍摄。

没有资料,就上网找线索,实地做调研。“李庄活地图”左照环告诉阎冰,上个月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陆建芳先生刚来过,阎冰立马一个电话打过去。

经历了与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定名为《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的纪录片以抗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中央博物院“十年西迁”的历程:一九三三年蔡元培倡建中央博物院,抗战爆发后,中央博物院于一九三七年底迁离南京,三十多万件文物兵分三路,分别运往四川乐山安谷乡、峨眉山大佛寺和重庆巴县飞仙岩,临时存放。“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负责此次迁徙文物保护工作。一九四六年,中央博物院文物迁回南京。十年间,三十余万件文物毫发未损,创造了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题材是骨架,表达是路径。阎冰意欲让纪录片穿越时间隧道,在有限的时间长度里,呈现出有层次有血有肉的故事。

为忠于历史,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摄制组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重重艰险:在峨眉山大佛寺,原物早已损毁,史料记载的旧址仅剩下大树;从木理县城通往木理大寺,不到一百公里跑了近十个小时,路况可见一斑。从木里大寺出发,到泸沽湖,近130公里的路程,摄制组走了整整12个小时。过了机耕道,一个拐弯后,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坡,车行其间,惊心动魄。正巧,当地朋友打电话来,听说阎冰所处的位置后倒吸了一口凉气:三个月前,这条路上某电视台工作车出了车祸,四个人只找到一条胳膊。经历了塌方、饥饿,淌过三条没有桥的河,一路走一路修路,直到晚上11点,阎冰一行终于平安到达泸沽湖。

原定拍摄一集的《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因挖掘深度,内容厚实,内涵深刻,扩展为四集,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后,收视率颇高。《中国抗战纪念建筑》主编殷立欣一向低调,因接受采访,在《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出镜,在出租车上被司机一眼认出:你是殷立欣,我昨天在电视上看到了你。

谈及拍摄路上的艰险,阎冰能说上一大筐。比如和同事拍野长城,同事背着一台摄像机一台航拍器,爬了四十多分钟的山路,又拍摄了很长时间,当从八米高的城墙垛子梭下来,中暑加上低血糖,同事脸青面黑,一口气喝了两听红牛,躺在地上休息了一个小时,才慢慢有了血色;比如在新疆若羌县汉长城,当地被称为“沙漠狼”的老司机,载着阎冰在根本看不到路的戈壁滩上与时间赛跑与风沙赛跑……

收获 寻吟之后是绚烂

风雨之后有彩虹。

在阎冰的理解里,纪录片是取舍的艺术,应该有打动人的张力。在拍摄《文博大家曾昭燏》时,阎冰仔细阅读曾昭燏几百万字的日记后,在展示文化大家的同时,也彰显着人性观照和人文情怀,以一个空镜头收尾,将纪录片推向了唯美的诗性:镜头从外推向灵谷寺,一枚红叶飘出,飘向南京博物院大殿,宁静,悠然。

欲说还休,戛然而止。

《文博大家曾昭燏》(上下集)在央视《人物》栏目播出,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巴蜀文艺奖。

2009年,阎冰收到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组的评奖邀请函,140分钟的《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中,“寻吟东巴”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摄制组特意将这部分内容重新制作,将原本37分钟的时长缩短为25分钟,将叙述方式也做了调整。

《寻吟“东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进行叙述,以李霖灿在抗战背景下对纳西族民风的研究为明线,以讲述纳西民族独特的东巴文化为暗线,使得故事既有国家民族兴衰的宏大背景,同时又表现出专家学者那种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感,还展现了神秘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

为拍好《寻吟“东巴”》,李霖灿一本400多页的文集详细记载了他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进行田野调查时的细节,摄制组每个人都读了不下十遍;为追寻李霖灿的足迹,摄制组不仅到了全川纳西族民风保存最好的村落,还与三位东巴面对面进行了采访。《寻吟“东巴”》一开始吟诵经文的东巴,是丽江的东巴,是阎冰采访的东巴中会《东巴经》最多的一位,而且懂几句汉语。木跨村的东巴杨阿甲能听懂汉语,也会几句汉语,“看是看得来,念得来,就是写不来。”杨阿甲说,他会的东巴文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在木里跟老东巴学来的。

在李霖灿的研究里,南北走向的无量河一定是东巴文字的起源地。可是摄制组查遍了地图资料,始终找不到一条名叫“无量河”的河流。循着李霖灿的足迹,通过多方打听,从木里年长的纳西族人嘴里阎冰听说了一条名叫“通天河”的河流,也就是现在的木里河。

摄制组迫不及待地赶往木里河边,正值下午2时左右。“山的倒影和水流几乎成了垂直关系,因为只有南北走向的河流这时才可能出现这一景象。”通过再三核实,阎冰终于找到了李霖灿提及的“无量河”。

题材的深刻,严谨的拍摄,叙事的动听,细节的打磨,《寻吟“东巴”》从全国选送的300多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6个获奖作品之一。

荣耀,会成为历史,而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三江之畔,阎冰又在构思着新的选题,我们期待着他的新作品。

新闻推荐

跨村合作 “飞地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专合社人员正在给肉牛喂食。□特约通讯员宋成均文/图针对如何破解规模化发展脱贫产业这一难题,长宁县富兴乡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方式,通过跨村发展“飞地产业”,有效开辟了扶贫新路径。6月8日,笔者前...

长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宜宾文化人 阎冰:以影像穿越时间隧道)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