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讲解结绳法
火灾隐患查找技能比武
火场疏散逃生
□本报记者 张茂洁
“戴上防毒面具后,再进入火场。火场环境复杂,一定要注意周边情况,注意保护自身。”伴随消防人员的叮嘱,一群普通市民陆续进入烟雾弥漫的“火场”,在没有消防人员陪护的情况下,独自学习如何在火场疏散逃生。
11月1日,在兴文县消防体验馆,来自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教体局、市民政局等18家行业主管部门及12个区县的乡镇街道、社区共计60余名参赛选手参与全市行业系统及基层组织消防安全“明白人”业务技能比武竞赛。
此次竞赛共分为理论考试、火灾隐患查找和火场疏散逃生三个项目。经过激烈比拼,最终,兴文县、市公安局、市安监局等10个单位顺利出线,取得进入决赛的资格。
体验式培训
感受消防安全责任重大
记者在消防安全知识技能比武现场看到,除了理论考试之外,在火灾隐患查找比赛时,每块模拟展板上有20个火灾隐患点,两人一组,需要在限时5分钟内圈出容易产生火灾隐患的点位;火场疏散逃生比赛时,模拟家庭火灾产生大量“有毒”浓烟,选手需在烟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的通道内蹲走,一路上根据安全指路牌指示蹲走近50米。
“相比以往灌输式的消防知识学习教育,这次消防以技能比武的形式,让我们在模拟场景中独立运用消防安全救护知识进行自救,这种更接地气的培训方式,让我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长宁县双河社区党委书记彭兴华告诉记者,曾遭遇“4·25”地震的长宁县双河社区处于宜宾市地震多发带,在这里仅常住人口就有6、7千人,社区还拥有卫生院、敬老院等场所。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口相对密集、场所比较集中的地方,防火力量却相对薄弱,2015年长宁县发生40余起火灾,却有5起火灾都出自双河社区,“这已经算是火灾高发区了。”彭兴华说。
“以前我们做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都是发发传单、举办演练活动,但这种灌输式的宣传方式并没有起到特别大的宣教作用。”彭兴华有个打算,这次回去后,将把这种体验式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方式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让当地的居民也能真正掌握火场自救知识。
创新宣教方式
让市民成为《消防法》践行者
据统计,宜宾市近三年冬春季节火灾总量均占全年总数的半数以上,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每一个统计数据背后都有无谓的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虽然每年我们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消防安全宣传,但收效甚微。”市公安消防支队长刘海燕说。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市综治办专职主任黄燕:“以往消防部门的宣传教育给人自娱自乐的感觉,公众参与度不够。”
“而这次举办的技能比武,就不再局限于消防员,而是让各职能部门、行业系统、村(社)社区人员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真正让部门主体充分参与、社会力量充分调动,让各级人员不再只是《消防法》的学习者,更重要成为《消防法》的践行者。”黄燕谈到,此次消防技能比武竞赛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操作性最强的技能比赛。
“我们就是要扭转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将消防安全宣传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履职\’转变。”刘海燕谈到,所谓“明白人”,就是各单位直接负责消防安全管理的人员要明白自身消防职责、明白如何自检消防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培训、比武等措施,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社会单位条块管理优势,以线为轴,辐射本部门行业,实现“部门联动、单位主动”,部门、单位之间“通上气、接上电”,破解消防部门主导宣教工作、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等瓶颈难题。
培养消防安全“行家里手”
实现预防在先执法在后
“我们要在每个部门、行业都培养一个消防安全的行家里手,让预防工作前行、消防执法后移,把消防隐患消灭在源头。”刘海燕进一步谈到,消防的预防工作往往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各单位不仅要有人干这事,还得会干;不仅愿意干、还得喜欢干;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还得让别人学会消防技能。“现在全市各行业、部门已经有3000多人接受了消防技能培训,下一步,我们还要开展网格员的消防安全培训,进一步深化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成立专、兼职消防队300余支,消控室值班员持证率达85%,保安员培训率100%,逐步实现培训一个“明白人”带动整个行业系统和社会单位都“明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此外,宜宾市还建立十大行业部门“明白人”队伍微信群、行业宣教工作标准、监督检查工作手册,规范行业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体验式教学培训,提升了行业部门消防安全自身管理能力。
(图片由市公安消防支队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悠璐宋成均)昨(9)日,长宁县洪谟文化讲堂举办了一次特别的讲座,主讲人就儒家五常于当下的积极面与消极面作了精彩讲解。讲座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让听众深受启发。长宁竹文化、酒文化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