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四川省2016年扶贫日系列活动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第二届“四川十大扶贫好人”暨首届“四川十大扶贫爱心组织”评选表彰活动获奖榜单揭晓。长宁县古河镇兴河社区退休教师易启武,兴文县畜牧水产局高级兽医师、古宋镇范家村驻村农技员尹华江获“2016四川十大扶贫好人”称号。本期让我们走近易启武,分享他的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 罗友莉
“愿奉献、乐扶贫,把最后一丝余热撒向需要扶贫的人。”这是一名76岁老人的自白,从青春年少到年逾古稀,她用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印证了信仰的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名教师、党员平淡却不平凡的人生。
她就是长宁县古河镇兴河社区退休教师易启武。
17岁走上教师讲台、55岁退休、60岁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担任过古河街村(现古河镇兴河社区)村长、计生专干、妇女主任,如今作为兴河社区的城乡卫生监督员和4组组长,易启武诠释着奉献一词。
“我从17岁教书到退休,呆了5个学校......”10月19日,易启武讲起了她的教书生涯,群益小学、老学堂小学、兴隆小学、古河街村学校......易启武在兴文县古河镇的教育教学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教38年里,教过近8000名学生,帮助过1000多名贫困学生。退休至今,仍省吃俭用,在每月仅有的2000余元养老金中,一直坚持从中拿出一半来资助困难群众、贫困学生,即便在老伴儿身患重病之时,易启武也不忘自己“愿奉献、乐扶贫”的信条。
与此同时,易启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60岁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易启武说,从参加工作起,一直有加入共产党的想法,但始终没有落实,经过43年的执着追求,花甲之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2006年,老伴儿离世,易启武更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为人民服务与扶贫济困上。
“易老师对人很好,也很热心,几乎每天你都看得到她拿着口袋在街上拾垃圾......还捐钱给我们村修公路,是个好人啊!”从泡桐村搬家到兴河社区的的代大玉告诉记者,无论是泡桐村还是兴河社区,随便问上一个人,对易启武都有着很高的评价。贫困村修桥、修路,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遇到自然灾害等,她总是第一个带头捐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捐出1000元给灾区人民;2009年8月29日,长宁县遭遇10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正在扬州女儿家的易启武在电视上看到新闻,立即托社区干部代她捐款500元;2012年,易启武将省吃俭用攒下的20000元积蓄,为古河镇兴河道路工程捐款;2012年、2013年“六一”儿童节她都向古河小学留守儿童捐款5000元;2013年4月25日,向芦山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2015年“六一”儿童节向古河小学留守儿童捐款捐款4500元……
每一笔捐款,易启武记得清清楚楚,“最近十多年,差不多捐了8万元。”易启武说。而在今年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易启武还前往政府捐款5000元,用于扶贫。“这让我们很多干部都自惭形秽。”兴河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成鲜说:“易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午12:00左右,易启武从冰箱里拿出了早上做好的南瓜饭,准备加热就餐,她说:“女儿常年在外做生意,一年回来不到两次,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将就吃点就行。”
生活简单,人生却非凡。易启武在对自己苛刻的同时,却有着世间最大的慷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悠璐宋成均眼下正是水稻的收获季。然而,长宁县下长镇复兴村里收获的水稻却有些不一样。近日,记者在当地看到,虽说这里的水稻才刚刚进入灌浆末期,但绿油油的稻田里,紫黑色的稻穗枝枝低垂,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