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岩洞
干岩洞入口处
通往干岩洞的林荫小道□ 宋成均 张勇
长宁县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山洞,洞口长120米左右,洞宽16米左右,洞内冬暖夏凉,洞外植物茂盛,奇怪的是蚊虫等生物不会踏入山洞半步。当地人称这个山洞为干岩洞,近两年成了当地村民避暑的好去处,避暑人数最多时可容300多人。
恍如仙境 山石沁清泉 鸟鸣花草间
干岩洞位于长宁县古河镇保民村,从古河镇驱车,沿着村间的林荫水泥路行驶,约20分钟后,便到达了通往干岩洞的小路。
把车停靠在路边,沿着小渠上的石板路,进入了林间小道。小水渠里的水流向下游的小型发电站,小水渠边上狭窄的石板上,长满了浅绿色的青苔,在哗哗流水声的伴奏下,小心翼翼地漫步在石板上。小道镶嵌在茂密的林中,阳光从山林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一道道漂亮的光束。
穿过小渠,走在林间小道,路边开满了野花,花香迷人,鸟儿在枝头嬉戏歌唱,把手掌摊开,捧一束光束在手里,感受阳光的温暖,深呼一口新鲜空气,让人神清气爽。
行过一段山林,隐约地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跟着流水声往前走,一处山缝里正往外冒着泉水,上前捧一口在嘴里,凉爽、甘甜,沁人脾胃。在泉水的不远处,则是两座大石头,直径足足有近10米,高约10多米。据当地村民介绍,泉水一年四季都往外冒着,冬暖夏凉,两座大石头则一直都在长高长大,以前能看到两座石头之间的大缝隙,现在的缝隙越来越小了。
经过两座大石头,不远处就是偌大的干岩洞,公路距干岩洞约半公里路,走路要花10分钟左右。
避暑胜地 天孕水帘洞 凉冽无虫蝇
干岩洞前和山体上,有很多茂密的树木、竹林和野花,从山上流下的泉水顺着洞口往下淌,泉水从洞子上部打在底部的石头上,溅起了水花。
走进洞子,原本汗流浃背的我们,瞬间凉爽起来,也看不到一只蚊虫,感到无比惬意。洞子的上部、底部和洞壁,三方都是石头。洞子里是一个宽敞的石头平面,靠近洞壁有几处凸出的整块石头平台,靠近洞口的边缘,一些小石块上,有水流冲过的痕迹。干岩洞非常空旷,大概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在里面大声喊一声,还会听到回声。
当地村民用竹竿对山洞进行了简单的测量,洞口长120米左右,洞最宽处16米左右,最高处3米左右,初略计算山洞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保民村村支书杨昌奎介绍,洞子是天然形成的,早些年,溪河从干岩洞前流过,有一次涨水还把山洞淹没了一大半。如今,溪河的水从外围引流到了发电站,山洞前就干涸了。据说,偌大的山洞是经过很多年水流冲刷而成,而山洞里的石头都是整块的,材质较好,居民曾把山洞里的石台制作成水缸等用具。至于为什么没有蚊虫,至今原因不明。
现状附近村民都爱来此避暑
“这个山洞冬暖夏凉,而且没有蚊虫,近几年附近村民都喜欢到这个山洞里玩耍。”杨昌奎说,去年夏天,天气最热的那几天,上午10点左右,附近村民就陆陆续续往这个洞子里来。带上棋牌、小吃、饮品等,就在洞子里娱乐避暑,还有的村民直接带上草席,找个地方铺上,好好的睡个安稳觉。到山洞里避暑娱乐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00人,有村民在山洞里摆起小卖部,提供凉糕、凉粉、冰淇淋和水等食物,一边做生意一边避暑。
未来将打造生态旅游景点
保民村的公路基本开通,但干岩洞附近的景点还属于处女地,当地政府下步准备进行开发利用。杨昌奎告诉记者,附近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如果能开发打造,一定会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干岩洞成为游客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经过从保民村和古河镇了解到,为充分利用干岩洞的旅游资源,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勘测和规划,如果干岩洞具备开发利用条件,将打造成为一处独特的生态旅游景点。
新闻推荐
徐进一行在双河镇1号安置点调研本刊讯(记者宋成均文/图)6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深入长宁县“4.25”地震灾区,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生活情况,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和工作者,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
长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长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