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14年农历九月初二、如今已经102周岁的陈效莲老人是招远市罗峰办事处西坞党村村民,老人家婚后生育9个孩子,奉养4位老人,一生虽历经战乱,饱受天灾人祸、饥饿劳累之苦,仍将儿女养育成才,奉养4位老人善终。老人一辈子行善积德,如今五世同堂,儿女子孙78口,成为全村人人羡慕的“大户”人家,他也是当地的老寿星。老人家的长寿,跟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与世无争的性格有关系,也和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友爱相亲分不开。
艰难岁月磨练出吃苦耐劳包容一切的品质
陈效莲老人一生坎坷,童年父病早逝,不到18岁时,哥和小妹相继病故,嫂子改嫁,剩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本来就清贫的一个家,这一折腾日子就更艰难了,后来嫁到迟姓人家,婚后日子依然清贫。
俗话说:门破塞子多,穷人孩子多。陈效莲老人不到40岁就生育了9个孩子,还要奉养4位老人,为养家糊口,她的丈夫除种几亩山沟薄地外,抽空还出外打工,整天不着家,这么一大家老少十几口子,家里的一切全由她一人承担,在那缺衣少食、糠菜半年粮的年代,整天光忙活吃也累个半死。没钱给孩子们买新衣服,陈效莲就整宿整宿做针线活,大改小、棉改单、拆拆缝缝调和着穿。家里养的鸡下个蛋,陈效莲不舍得给丈夫孩子吃,更不舍得自己吃,蒸碗鸡蛋菜给老人当菜吃,为老人补补营养。每年冬天,陈效莲腌一缸萝卜咸菜,这一缸子咸菜,就是全家一冬天的下饭菜。
陈效莲的大儿子回忆说:“那年月有口饭吃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还要遭受日本鬼子、国民党的残害,我妈那时年轻轻的要打扮成老太婆,领着孩子东躲西藏,四处逃难逃荒,挖山洞躲藏,一天安稳日子没过过。”儿女们都说是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把母亲磨练得吃苦耐劳,包容一切。解放以后,陈效莲一家总算是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她和丈夫凭着辛勤劳动、省吃俭用,为儿女们一个个操办完了终身大事,又帮助抚养下一代,一大家子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如今,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老人的日子更舒心了。“每当老人回忆过去的苦,点赞今日的甜时,总不绝口地夸党的领导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这样的话从陈效莲嘴里说出来,是那么自然,因为这是她心底里的话。
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上学
陈效莲老人的二儿子告诉记者,母亲脾气好,心眼好,心地善良,一辈子的做人准则是与人为善,不管和谁都合得来。“我妈年轻时与老的少的,儿女们结婚后和儿媳、女婿之间,一大家十七八口相处得都很融洽,从来没见她和谁发过脾气,吵过嘴,和邻居相处得也都很好,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为难别人。”二儿子说,父母都没文化,父亲只上了一年学,母亲一天书没念,深知不认字的苦头,在生活最艰苦时,也没忘让儿女们上学,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让孩子上学念书。有段时间农活忙了,家里活干不了,陈效莲的丈夫想让大儿子辍学,陈效莲不让,和丈夫说“地荒也就是一年,孩子不念书,一辈子就是睁眼瞎,再苦再累,也得让他上学”。
那么多年里,陈效莲和丈夫硬是顶着天灾人祸、饥饿劳累,将儿女们养育成才。“母亲很节俭,但帮助别人却很舍得,天天教育我们做儿女的要会过日子,‘省囤子尖,不省囤子底\’。做人要与人为善,行善积德,还念叨‘行好行善长寿,做恶使坏命短\’,还给我们讲一些身边的事情,比如某某人使了什么坏,得到什么报应,以此来约束我们。父亲也是如此,他有点空就翻看我们的作业,并教导我们说‘写字如做人,写字不正规,做人就不正派\’,教导我们尊敬老师、尊长爱幼、孝敬父母,并用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来让我们明白孝敬的道理。父母的这些话直到现在我都牢记在心,并说给我的孩子听。”说起父母的言传身教,陈效莲的二儿子滔滔不绝,“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下,我兄妹个个都很有出息,有的在政府机关,有的在企事业单位任职,为国效力,为民服务,有的被评为省市拔尖人才。”这让他们一家人都很自豪。
陈效莲和丈夫的良好品德不仅传承给了家里人,对邻里亲朋也都有很好的影响,深得村里邻居及亲朋的尊敬,街坊邻里只要听到陈效莲回老家住老宅,都会结伴前去看望,“母亲因为她的善良和德行在村里人缘特别好。”邻里们凑到老人跟前,都喜欢夸老人品德好,养些好孩子,五辈人都健健康康,大人孩子有出息,老人总是坐在沙发上笑脸相迎,亲如一家。
八十多岁才开始跟儿女们“享清福”
陈效莲老人不懂什么“长寿秘诀”、“养生之道”,一辈子在生活上从不挑剔,也从不刻意讲究。困难时期她吃地瓜叶、野菜,糠菜半年粮,从不叫苦,照样过得起劲。日子过得好一点,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了,老人又坚持自己过,多半也是青菜素食,地瓜、苞米饼子。陈效莲老人的丈夫83岁时无病故去,儿女们不放心老母亲一个人独自生活,好说歹说,老人才同意轮着跟儿女们“享清福”。
老人作息很规律,早七点起床晚七点上床,白天有时看看电视,和家人邻里聊聊天,也到屋外转转。爱干净的老人每天都把自己梳理得清清爽爽。“母亲饮食很随便,好伺候,做什么吃什么,基本以素为主,鱼、肉吃得少,随着年龄增长,吃饭更简单,80岁以后饮食单一,早晨两个鸡蛋喝点奶,中午、晚上半个馒头用开水泡泡,就着肥肉吃,半夜里爱吃点饼干,天天如此。90岁以后改吃甜食,泡馒头挖上两勺白糖,加上点香油,喝牛奶、水都要加糖,一直以来不吃咸、蔬菜、水果。”这在常人看起来并不健康的饮食,老人却一直这么吃到了102岁,除去便秘,老人的身体没有任何毛病,一切都很正常,外人听说了老人的饮食情况都啧啧称奇。
采访中,记者看到老人床头上挂着一张全家福大照片,听说是老人过百岁生日时,儿女子孙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给老人祝寿时的合影。说起照片,陈效莲老人的儿女们又打开了话匣,说老人那天特别有精神头,不光有70多个后辈参加寿宴,还有报社和电视台记者到场拍照录像,文艺宣传队也去为老人庆寿演出,老人身着大红绸缎夹衣,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好好,并说:“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在场人听了齐声鼓掌,整个寿宴进行近四个小时,老人一直陪伴到底。记者和演员都不相信老人有一百岁,“顶多有八十岁”。
记者问老人有什么妙招保养得这么好,老人笑着说:“哪有什么保养,年轻时过苦日子过惯了,现在日子好过,儿女们孝顺,伺候得又好,从不惹我生气上火,没病没灾,怎么能活不上大岁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骆晓琴孙靖谭伟张春丽姚默芬李晓梅)为进一步营造“安全校园”氛围,增强师生们的安全防卫能力,日前,市区多所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消防逃生...
招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招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