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招远新闻 > 正文

一代武将邵鹤龄

来源:烟台晚报 2016-08-18 08:11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方春明撰文/供图

在招远乡间,提起“邵鹤龄”这个名字,上点岁数的人都能说出他的二三事来。作为清代烟台境内品级职衔最高的军事将领,邵鹤龄辞世已有160多年了,但其历史名人效应在当地依然绵延传播。只是由于历史的变迁,邵鹤龄御制碑及碑楼、墓、祠堂均被破坏,剩下的仅是族人间代代相传的故事、轶闻、传奇,难免多有演义成分。

为了清晰地读懂先人,近年来,邵鹤龄的玄孙邵为玺先生着手从浩瀚的史籍中寻觅先人的足迹。他先后奔赴北京和台北两地查阅大量的档案,在《清史稿》、《国史列传》、宣统《山东通志》里发现了“邵鹤龄传”,并从《从军日记》、《增修登州府志》、《招远县志》、招远《金岭镇志》、清代华翼纶著《荔雨轩文集》等史料中搜寻有关祖上的记录,发掘出珍贵的历史遗产,使之“前有所稽,后有所鉴”。

早失怙恃幼习武

邵鹤龄(1796—1852),招远市邵家村人,清朝嘉庆年间中武进士,一生戎马,屡建战功,最后战死疆场,被封为一品建威将军,即武官正一品,这是当时武将中的最高官阶,谥号“威确”。

邵鹤龄幼年丧父母,靠叔父邵景钊抚养成人。少年邵鹤龄饭量奇大,每顿饭能吃下一笸箩苞米面饼子,人也长得虎背熊腰,相貌堂堂,力气也大得惊人。

那时每到年根,家家户户都要到石碾子上磨米碾面,但村里仅有一个碾子,石碾前每天都要排起长长的队伍。有一年腊月,为了第二天不用排号,头天夜里,邵鹤龄竟把三四百斤重的碾砣磙子抱回了家。第二天天一亮,他再抱着碾砣子回来碾米。力气之大,非一般人可比。

邵鹤龄从小酷爱习武练功,经常和小伙伴们舞枪弄棒,成年人也比不上他。叔父邵景钊见他是块可造之材,便带他来到相隔不远的傅家村,拜闻名乡里的武术家傅师傅为师。此人是清末民初武术大师傅通的先辈。

拜师宴上,叔父为了试探傅师傅的武艺,特意嘱咐家人,上菜时故意将菜汤往傅师傅身上洒。说时迟那时快,傅师傅向后一闪身,他坐的那把太师椅当场碎了个稀巴烂。

拜师后,邵鹤龄得到傅师傅的悉心指点,武功大有长进,成为师兄弟中的佼佼者。有一次,邵鹤龄舞刀练武时,他让众人站在周围一齐向他身上泼水,舞毕身上滴水未沾,人们无不为之喝采。

邵鹤龄的双刀也使得好。为将之后,一次回家乡,童年伙伴邀他表演武术。在村外大场院里,邵鹤龄手执双刀舞将起来,围观人群将一把一把的青杏向他抛撒。收势后,但见满地青杏,个个带伤。

乡试殿试显身手

说起邵鹤龄的超群武功,民间有很多传闻,虽不乏演义色彩,但也佐证了这位科场出身的武将确有过人之处。

嘉庆二十一年(1816)春,20岁的邵鹤龄参加了山东的武科乡试。经马上射箭、马下射箭、开大弓、舞大刀、掇石墩,论二道、策一道等考试,以“马中六箭、弓十二力,步中五箭、石三百斤,地毬中一箭”的成绩,考取第三十名武举。

嘉庆二十五年秋,邵鹤龄进京参加会试,过关后,再参加由皇帝主考的殿试(又称廷试)。面对天下武林精英,24岁的邵鹤龄镇定自若,将一柄120斤重的大刀舞得周身飞转,呼呼作响。突然,邵鹤龄手中的大刀脱手向考官飞去。就在这时,只见邵鹤龄猛地飞起一脚,将刀一踢,大刀凌空而去。随后,他一个旱地拔葱,如疾风闪电般地一把接住大刀,面不改色,挥舞照常。

台上的嘉庆皇帝见状,不禁问道:“这叫哪一招?”邵鹤龄立马收势,跪奏道:“金刀拜月。”嘉庆皇帝龙颜大悦,钦点其为第二甲第四名武进士。回到住处,邵鹤龄脱掉靴子一看,已满靴是血。

24岁中武举,意气风发的邵鹤龄入选皇宫大内,守卫地安门。一次,道光帝微服外出巡视,邵鹤龄事前不知,见来者行色匆匆,形迹可疑,他箭步冲上,一个扫堂腿过去,不偏不倚,正中皇帝腿上。道光帝一个趔趄,几乎倒下,却并未恼怒,反而连呼:“好腿,好腿!”邵鹤龄见是皇上驾到,立马跪地请罪,但道光帝啥也没说,悄然而去。

第二天,皇上宣召,邵鹤龄硬着头皮上了金銮殿,听候发落。想不到,皇帝不仅没治他罪,反而给他加官晋爵,晋升为三等侍卫,乾清门行走。

战殁疆场享哀荣

道光十二年(1832),邵鹤龄奉旨到云南署开化镇中军游击。他从严训练兵勇,不久,所率部队肃然有律,“操防、巡缉、弹压,益矢奋勇”。

道光十四年,越南保乐土州农文云内讧滋事,因为开化沿边与保乐土州接壤,恐农文云犯境,邵鹤龄率部防堵要隘。此时,农文云在边界外纵火焚掠,气焰甚嚣。邵鹤龄督率弁卒在边境严阵设防,越南乱匪不敢逼越一步,确保了边境安宁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剿匪屡建战功,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对邵鹤龄等干将“均着赏戴花翎”。不久,邵又升任开化镇总兵。他练兵精心勤苦,注重战法,所率部队被称为“国家虎贲之旅”。

咸丰元年(1851),邵鹤龄奉命率部赴广西,剿灭太平军。在崇山峻岭中迭次激战,屡有胜绩。咸丰二年,邵鹤龄所部一路追击太平军,至永安城东龙寮岭。此岭谷深崖峻,素有“龙寮天险”之称,清兵在只能容单人匹马通行的阨峡谷大洞山一带,遭遇太平军主将肖朝贵用“冲腰剪尾”战术伏击。战场上,年届56岁的老将邵鹤龄身受重伤,仍奋勇力战,终“被伤落马,当时战殁”,尸身“被七伤身首异处”,可以想像其毙命前搏战之惨烈。

邵鹤龄阵亡后,咸丰皇帝“立泣恩施,优加恤典”,下旨照提督例赐恤,其长子邵之善依例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世袭罔替。对其祖父、父亲、叔父等,亦依例荫袭或获赠封号。

咸丰三年(1853),咸丰皇帝颁圣旨谕祭邵鹤龄,赐邵鹤龄古城提督、赠建威将军、谥“威确”。安葬时,又遣官致祭。同年,朝廷于战死之地建祠祀功臣,钦赐邵鹤龄附祀总兵长瑞、长寿永安专祠内,以旌其节。又于其家乡邵家村修建专祠,并依例为他树“提督军门”牌坊一座,牌坊两侧嵌有“君恩似海”、“臣节如山”石刻对联。

邵鹤龄的墓在邵家村南(祠堂位于村北),墓前竖有咸丰四年三月立的御制龙头墓碑,碑上书“皇清诰授建威将军邵公谥威确之墓”,高约三米半,一对华表分立于碑的左右前方。墓西南方建碑楼一座,碑楼内立有御制祭文碑,龙头碑头上刻有圣旨,碑身勒有表彰邵鹤龄功绩的御制碑文。1958年墓被掘,御祭碑和墓碑大部分被砸碎,今仅存两个雕龙碑头和御制祭碑文残碑一段。虽然岁月沧桑,石碑已显老旧,但字迹依然清晰,圣旨祭文尚历历在目。

上世纪60年代,邵鹤龄祠堂被拆毁,两块石刻现存于招远市文管所,成为邵鹤龄祠堂中仅有的存世文物,碑上字迹仍清晰可见。(杨金山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闻推荐

铲车侧翻铁轨边逼停列车, 事发招远,警方联系吊车及时消除隐患

本报讯(YMG记者于杨通讯员姜文志摄影报道)12日上午10时许,招远市公安局辛庄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派出所南面铁路线上,有一铲车侧翻在铁轨边,恐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代武将邵鹤龄)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